东阳木雕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灵动天下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12期 作者: 袁蓉荪 刘乾坤 

标签: 文化地理   东阳市   

2013年9月2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7位国际评审专家,经过2天的评议,认定浙江省东阳市为“世界木雕之都”。以地名命名的东阳木雕,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首、浙江三雕之魁的东阳木雕,自古就是国人喜爱的装饰与艺术品。今天除了东阳市,在中国大多数城市也能见到东阳木雕的身影,甚至遍及世界。代代相传的东阳艺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木雕艺术的传奇。
东阳木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装饰性雕刻派别,精致的浮雕工艺是东阳木雕的重要特质。浮雕工艺以平面浮雕为主,兼有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圆木浮雕等多种技艺,雕刻的层次丰富,且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和色泽,也被称为“白木雕”。古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东阳木雕的刻刀多达上百种,每种刀法还有具体的细分,图中是较为主要的几种雕刻刀具。摄影/袁蓉荪
卢宅辉耀十甲子
开阖起伏傲华夏
始建于明朝景泰丙子年(1456年)的东阳卢宅是东阳工艺的民间精品。肃雍堂大厅为卢宅的代表院落,建筑高大宽敞,是家族聚会的重要场所。大厅前有院落和院门,大厅里的木结构、花板和顶棚等建筑结构大量采用了木雕工艺,雕工精细,题材众多,因此有“北有故宫,南有卢宅”的美名。摄影/宋海风

2013年的国庆节,北京故宫又一次迎来了巨大的客流,单日游客量达到了17.5万人,创历史新高。在故宫的皇极殿里,一件木雕的乾隆宝座复制品最为引人注目。200多年前,国内众多的木雕艺人应诏至北京,历时3年为乾隆皇帝雕制了一把龙椅。整件作品精美绝伦,单是浮雕的龙就达900多条。这件宝物的原件曾一直在北京故宫展览,上世纪60年代被送到沈阳故宫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北京。

2002年,北京故宫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再度在全国征集木雕大师。为了复制这件作品,经过层层遴选,来自浙江东阳的木雕大师黄小明担此重任。他带着技术工人先后3次到沈阳故宫测量、绘图。2007年6月,原样复制的亁隆宝座终于雕刻完成,运至北京故宫。这成为当年国内一个重要的新闻事件,也是东阳木雕界为之兴奋的大事。

在中国木雕的历史长河中,东阳木雕的工艺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处于中国木雕领军地位的东阳木雕到底有何特别之处?2011年春节,在“浙江专辑”的采访中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些东阳木雕的精彩作品,那时起便有了探寻东阳木雕历史的想法。2013年2月,北京还下着雪,我们第三次前往东阳市采访。

摄影/袁蓉荪
摄影/袁蓉荪
江南乡野藏珠玑
史家花厅展风流
地处东阳市巍山镇东方红村的史家花厅,位置相对偏远,静静地藏在杂乱的民居中。宅院里布满雕花的古建筑构件,精美绝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牛腿与雀替。牛腿(承重柱上向外伸出的构件,是柱子延伸的承重构件,学名撑拱)支撑着更上一层的雀替(置于建筑的横材与竖材相交处,也称托木)构件。我们在东阳见到的古建筑中,几乎所有的古建筑都精细地雕刻了这两个建筑构件,它们既能分散重力,又具审美功能,成为这些古建筑中珍贵的艺术品。摄影/刘乾坤
摄影/刘乾坤

走进东阳木雕的历史长河

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且擅长雕刻的国家,木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1973年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木雕鱼,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中国的木雕开始兴盛,这与金属工具的大量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秦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随葬木俑开始不断出现,也推动了木雕的发展。南北朝时,佛教造像兴起,石雕与木雕佛像蔚然成风,梁武帝在江南兴建寺院,促进了建筑雕刻艺术飞速发展,也使雕刻工艺更加精细。

进入盛唐期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四方来朝,文化交流频繁,各种艺术都蓬勃发展,东阳木雕便是在这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据东阳《康熙新志》记载,唐太和年间,出生于东阳的冯宿官至剑南节度使,其弟冯定为工部尚书,两兄弟衣锦还乡时,大兴土木,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可见那时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唐朝的200多年间,东阳木雕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光东阳境内就兴建了100多座寺院。在那个以木建筑结构与装饰为主的时期,寺院的修建也带动了东阳木雕行业的发展。

清代时,为了修缮故宫,乾隆皇帝征集全国木雕巧匠汇聚北京,其中不乏东阳木雕艺人。据东阳地方史书记载,1736—1795年间,先后有400多名东阳木雕艺人应诏至北京,为皇宫雕制龙椅、宫灯和装饰摆件等。这是东阳木雕工艺最为繁复的时期,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对于木雕的运用可谓到了极致,很多作品雕得密不透风,用工之巨,雕工之细堪称旷古绝今。到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国内战乱频繁,各种手工艺都日渐式微,盛极一时的东阳木雕行业也日薄西山,很多工匠被迫改行,或流落他乡。

由于木质材料不易长时间保存,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东阳木雕作品是两尊北宋时期的佛像:善财童子与观音菩萨像。这两尊雕像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虽然年代久远,但仍能看出早期东阳木雕的风格:善财童子像雕刻在枫木之上,运用了镂空雕、圆雕、浮雕等多种手法;观音菩萨像下部的莲台保存完好,已有了东阳木雕的特色——刀法细腻流畅,繁简相宜,构思精巧,雕饰精美。这些特点有别于以块面、立体为特色的黄杨木雕,也有别于粗犷简约、以透雕为主的潮州金漆木雕。

除了佛像,东阳木雕作为重要的传统建筑装饰,更多的存在于老宅院的房檐、栋梁、门窗处。在东阳采访时,我们遇到了当地有名的木雕艺人金天洪。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一个个明清院落。

鼎丰堂上瞻华彩
写就东阳第一宅
鼎丰堂位于东阳市一处偏远的乡村中,是东阳木雕史上有“木雕皇帝”美誉的杜云松大师的经典遗作。杜先生历时十年主持修建鼎丰堂,他将传统的木雕技法与中国绘画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雕刻的题材和工艺的运用堪称极致。鼎丰堂是东阳木雕艺术的代表作,虽然外界鲜为人知,但很多行业内的木雕艺人会经常来此观摩学习传统木雕技艺。
摄影/刘乾坤
巧手钢刀书锦绣
雕今刻古占潮头
东阳是中国红木市场最大的集散地,小小的东阳市就有好几处木材市场。许多工坊都注重原材料的采集,由于木材需要烘干、定型,一般的作坊没有这类加工工具,只好采用自然阴干的办法,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常会采集一批木材堆在工坊里,根据不同的长短大小来慢慢设计作品。摄影/袁蓉荪
在东阳,很多的工坊都在雕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品,如仙女、清明上河图、三英战吕布等,图中的大型木雕长8米,是专门为人民大会堂雕刻的木雕作品——百年筑城,繁华漕运,整件作品花费四千多个工时。摄影/宋海风

明清老院落:感受东阳木雕艺术的精彩

金天洪推荐我们先去看看卢宅,那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他自豪地说:“北有故宫,南有卢宅。”抵达卢宅时,天空下起了小雨,进入宅院的石径在雨水的浸润下泛着晶亮的光,透出幽远的古意。

卢宅位于东阳市东郊卢宅社区,建于明景泰丙子年(1456年),历时6年完工。九进院落呈工字形布局,大小房舍150余间。肃雍堂是卢宅的主厅,里面无论是斗、梁、枋、拱等建筑构件,还是室内家具,都体现了东阳木雕的最高水准。琴枋上刻有历史故事《渭水河》,画面的雕刻技法动用了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圆雕等,刀功娴熟灵动,画面生动逼真,彰显了非同一般的木雕技艺。

与卢宅齐名的还有史家庄花厅,它被誉为“江南第一花厅”,地处东阳市巍山镇东方红村,位置相对偏远,我们费了不少周折才找到。史家庄花厅静静地藏在杂乱的民居中,犹如落于砾石丛中的宝石,静待观赏和发现。花厅为砖木结构,面积不大,粉墙飞檐近似徽派建筑,门窗与牛腿(建筑学上称为撑拱,有南牛腿北马腿的俗称)采用了透雕、深浮雕等技法,生动呈现了传统戏曲故事。在正堂两边侧门的门楣上,书写着“种德锄经”四个大字,极富江南耕读文化意蕴。这座宅院为东阳木雕名家卢连水所作,堪称民国时期东阳木雕与建筑结合的代表。

相对于史家花厅的静寂与完好,鼎丰堂则相对零乱,这座院落建成于民国年间,主持修建与雕刻的是有“木雕皇帝”美誉的杜云松。他将传统的木雕技法与中国绘画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原有“雕花体”的基础上创造了“画工体”,被同行称为“东阳木雕革新派的开山祖”。我们到达时,一位妇女正在院子里择菜,旁边的大爷在水龙头下清洗,原本种植名贵花木的天井,如今成了小菜园。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并不诧异,虽然外界对这座建筑并不了解,但在东阳木雕行业内却是无人不知,很多木雕艺人会经常来此观摩学习传统木雕技艺。

这几处院落的木雕装饰称得上是东阳木雕的精品。东阳木雕之所以被认定为中国木雕之首,在于其布局精巧,明代时就在建筑设计与雕刻工艺上,形成了不同的装饰技艺,适用于宅、祠、堂、厅、寺、庙、坊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形制上。

叠落起伏藏机巧
繁简张弛艺惊涛
叠雕是东阳木雕为木雕艺术奉献的一门奇特工艺,有的是2层,有的是3层或4层,形成层层叠叠的透雕效果。由于叠雕是分层雕刻再安装,每层的画面内容都很丰富,而且层次感强,其视觉效果不同于西洋木雕近实远虚的方式,极具中国画的神韵。图中几位女雕刻师正在大红酸枝上雕刻以龙为题材的屏风。摄影/袁蓉荪
图是金天洪创作的《香山九老》的局部图,整幅作品长2.8米,人物生动,衣纹飘逸。拍摄这张图片时作品尚未完工,人物还未开眼。摄影/袁蓉荪
摄影/袁蓉荪

以传统为基础创新求变

东阳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历史上产生过很多种工匠,以匠为名的有木匠、泥水匠、石匠等25种,以工为名的有染工、漆工、雕刻工等46种。东阳如此盛产工匠是因为这里地处浙闽通道,交通发达,利于外出务工挣钱养家。另外,这里人多地少,加之旱涝严重,种地为生艰难,人们纷纷选择学习一门技艺求得生存。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工匠文化,也就催生了不同的产业,其中以木雕产业最为兴盛。

纵观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木雕作品,东阳木雕一直在艺术构思上寻求变化。从传统的图案到当代的都市题材,题材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万千龙鳞腾祥云
凝就清廷旧光阴
在国家博物馆里馆藏的木雕作品中,有很多是出自东阳工匠之手,有古代的家具也有当代的工艺美术作品。左图为雕制于清代的龙椅。
摄影/宋文
图为东阳木雕大师黄小明主持复制的乾隆宝座。如同临摹绘画一样,仿照原作雕刻的木雕作品难度很高,这涉及到比例、材质、当时的工艺等细节问题。这件仿制沈阳故宫的乾隆宝座历时三年完成,采用上等的红木,依古法雕制上漆,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供游人参观。摄影/黄小明
摄影/袁蓉荪
摄影/袁蓉荪

在东阳,金天洪为我们引见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故宫的乾隆宝座就是他“克隆”的。黄小明16岁开始学习木雕,后又考进了浙江美术学校学习绘画。三年的专业学习除了带给他一些理论知识之外,还让黄小明理解了艺术的真谛在于不断创新,这也成了他的创作思想和经营理念。

黄小明说东阳木雕作品的特点是无所不雕,从传统的戏曲故事,到当代的都市题材;从鸟兽鱼虫,到民族人物,都能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木材之上。在他的工作室里,有速写风格的木雕,也有藏族姑娘题材的木雕,很多作品都有一种跨界的混搭范儿,新近创作的“宝月金荷”木雕迥异于以往的木雕作品——缸体如同实物是立体的,荷花与荷叶完全运用雕塑语言,并且用金箔镶贴,工艺除了采用了传统的浮雕、深雕和圆雕,还运用了竹丝镶嵌等多种手法。这件作品无论在形式还是创意上,都有很大的突破。

我们惊讶于这些作品的风格变化如此之大,但黄小明说:“继承传统是‘往后靠’,这是根,关注现实是‘往前走’。任何艺术都需要创新,将传统工艺与新的思想和审美结合,创造与时代同行的木雕风格,我希望这是东阳木雕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黄小明的帮助下,我们又见到了中国木雕界的泰斗级人物冯文土先生。他是黄小明的师傅,开创了以木雕刻古画的先河,其中木雕版的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是他的代表作。吴道子是唐代画家,以擅画人物、衣纹著称,用木雕来再现原作的神韵,难度极大。当时故宫博物院为他提供了数百件古画画稿,冯文土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研习古画。对于以刀为笔的木雕艺人来说,线条勾勒和雕刻技法已不是难事,构思画稿才是东阳木雕艺术的核心。经过不断揣摩,冯文士以木为纸,以刀为笔,最终雕刻完成了这件作品——虽然承载的介质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形神皆备,令人叹服。

冯文土还带我们参观了他的树皮雕作品,这些雕刻作品的创意与技法我们都前所未见。这些作品保留了木材表皮,利用树皮表面的疤瘤及形态,因势造形,以形取意。除此以外,东阳的木雕艺人们还创造了火烧板木雕、彩木叠雕和书简式木雕等技法的木雕作品。

从早期的佛像雕刻到后来的建筑构件,再到现在各种题材和风格的作品,这些原创的手工作品,再现的是独特的东方哲学和美学。东阳木雕正逐渐从工艺美术品的范畴中华丽转身,成为一门新的艺术——木雕艺术。今天这种原创作品,根在中国画的形象思维,思想源自东方的哲学与美学,已然是一种以木质为原材料的雕刻艺术,这与西方在石材上的各种艺术品已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这些一代代薪火相传的东阳木雕大师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对艺术的执著,以及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历史在传承,工艺在创新,东阳木雕已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中一支最为迅猛的生力军。

风雨千年艺沉浮
瑰丽今朝耀全球
在东阳,自古重视两家联姻,大户人家的嫁妆很丰厚,有十里红妆的风俗。东阳木雕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萧条期后,迎来了它的春天。现在普通人家的嫁妆,也多是红木雕的东阳木雕家具。摄影/袁蓉荪
每年春节,散居各地的东阳木雕工匠陆续回乡拜会恩师。摄影/袁蓉荪

东阳木雕的根依然在东阳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萧条期,改革开放后,东阳木雕市场迎来了它的春天。在采访中,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楼秀民先生,为我们介绍东阳木雕的现状时说,东阳木雕至今已有7大类,3600多个品种。

东阳专职从事木雕的技术工人有3万多人,木雕工作室和作坊有3000多家,还有1700多家企业。2012年东阳木雕的行业产值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在各地发展的东阳木雕企业与作坊,产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现在不光在中国,全世界很多国家都能见到东阳木雕的身影。

采访中金天洪提起,现在他的师兄弟已经遍布全国,其中在成都创业的马锦胜,现在已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了。每年春节,散居各地的东阳木雕群体陆续回乡,同门师兄都将相约拜会恩师。马锦胜回到东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他师兄金天洪的“管它木雕坊”。

这几年他和金天洪精心构思了一件木雕作品《老成都》,将雕刻长达18米的老成都画卷,场面宏大,重现成都古时的繁华。他计划用三段上等金丝楠木,大胆采用深浮雕与圆雕技法,届时画面中的人物将呈现出立体的雕塑效果。金天洪正在雕制第一段,当问及为何不在成都制作,而回到东阳雕刻时,马锦胜说,真正的木雕大师还是在东阳,成都只能制作一些中小型的雕件,像这种耗时耗力的精品,必须回东阳来雕。

东阳这片有着深厚木雕艺术底蕴的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像金天洪这样醉心于雕刻艺术与创作的艺人,也产生了像马锦胜这样远走他乡开拓市场的实业家。

正是这些艺人对木雕艺术的潜心追求,成就了东阳木雕这个辉煌的传统产业,也使东阳木雕作品行销世界各个角落。而这个产业无论花开何处,根依然在东阳。

责任编辑 / 康静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