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人生
渐行渐远的激情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2期 作者: 聂作平 

标签: 重庆   历史地理   工业地理   遗址   

那是一个国家的激情岁月。重庆,被时代的指尖戳中,被一拨史无前例的“技术移民”注入了青春和热情。这些“外地人”,经历了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之后,用沉默适应着一切,“融合”还是“封闭”,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纠结。
上世纪60年代,第二重型机器厂迎接冶金部领导的视察
1968年7月江南造船厂“欢送支援三线建设”联欢会
国营长征机械厂组织青年员工以实际行动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大风大浪中锻炼
西南铝加工厂生产现场
上世纪60年代,国营庆岩机械厂职工载歌载舞庆祝“工委会”成立
国营长征机械厂工人在表演革命样板戏
上世纪70年代初,三线工人的党团活动
国营平山机械厂洞子车间修建时的场景
1971年跃进厂生产第一批军用弹簧产品的情景
1990年三线厂区精神文明建设一幕

1979年12月29日,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在华盛顿演讲时宣称: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几天后会在得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这一论断被称为“蝴蝶效应”。它常常用来说明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之间有着怎样意想不到的关联,也用来说明微小的波动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变故。许多年过去了,当我坐在重庆江北的一家茶楼里听两鬓飞霜的王老讲述他的人生故事时,无端地,我一下子联想到了蝴蝶效应。

816军工洞体位于涪陵区白涛街道。1966年,周恩来批准在此建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当年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该工程于1967年开工,前后共用人力6万多人,1984年停工。2002年4月816洞体解密。2010年作为“核”主题的国防科普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
816洞体的核心—核反应堆大厅上下共有9层,相当于20多层楼房的高度,平面大小与一个标准足球场差不多。核反应堆的“锅底”有直径七八厘米的2001个小孔(图中上方),用于核材料、核能量的交换。
在主控制室,安放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计算机控制台正对的4个直径约2米的圆形控制盘上,分序号标注了2001个小孔,这些小孔一边同主控室内的计算机相连,一边同核反应堆内的2001个核反应孔相连。
与主控室相连的带编号的仪表阵
“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洞内的隧道写满了激励斗志的红色标语。
“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洞内的隧道写满了激励斗志的红色标语。

一只叫马克多斯的蝴蝶

1965年,当如今的王老还是小王时,他就读于上海某名牌大学机械专业,炎热的夏天,正是毕业之际。按小王的预想,他将毫无悬念地和女友一起留在上海,因为他和女友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更何况,他的父亲还是市委某部门领导。但完全没预料到的是,他接到的分配通知竟是去四川重庆,去一家代号为456的机器厂。小王此前从没走出过长三角,对他来说,重庆那家机器厂,遥远和陌生得如同月球。然而那是一个以服从组织为天命的年代,他只能揣着一纸派遣证,告别了含泪的女友,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挤了两天两夜的火车,穿过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多湖汊的荆楚大地,一头扎进了重庆的大山沟。从此,他的人生轨迹被改写:因为分处两地,女友在两年后和他分手。他在重庆的工厂里,结识了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姑娘。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十多年前,他才从那家服务了大半生的工厂退休。如今,这位老上海已然成了地道的老重庆,唯有一口明显的上海腔,表明他并非这座城市的土著。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