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面花
巧手捏出“百花图”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4期 作者: 谢炎午 

标签: 陕西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在陕西关中地区,人们的生老病死、迎来送往,都离不开一种叫面花的东西。这种用小麦面粉捏出的“花馍”,是早期农耕文明的古老遗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透过面花,我们可以窥探关中平原不为人知的一面。
面花俗称“花馍”,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流传甚广。面花既是走亲访友的互赠礼品,也是庙会祭祀的供品,更是带有浓浓乡土风情的艺术奇葩。图中民间艺人展示的是“娃女”面花——每年二月初二,合阳县洽川镇的娘家要给刚结婚的女儿、女婿送这种礼品。“娃女”面花造型典雅秀丽,汲取了百姓心目中理想的生、旦脸谱形象。捏塑时,巧妇会特意用玲珑的贴花和头饰对性别加以区分,男性贴花多为龙、虎、狮,象征着力量;女性贴花多为凤凰、石榴、牡丹,象征着灵巧。摄影/沈宇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端一碗粘(rán,方言音)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这首民谚,就像一把解读关中人性格的密钥,它道出了关中的地理环境,点出了关中人的性格,也鲜明地指出——面食是当地人一生中无法缺席的角色。跟北方其他地区相比,关中人不仅创造了面食文化,还衍生出了精巧、瑰丽的奇葩——面花。

所谓面花,是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用手捏出的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可以食用,也可以观赏。塑形完成后,这些花花绿绿的面馍要在锅中蒸熟,并在重要节日或民俗活动中亮相。我从小生长于关中,这些或拙朴,或雅致,由巧妇捏出的花馍,几乎陪伴我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外出工作后多年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关中人,居然很少见到飘着浓浓麦香的面花了。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王彤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