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瓦阵

瓦,排排铺设,如气势磅礴的兵阵,不仅承担着防风挡雨的重任,也塑造着中国建筑特有的诗意之境。

总第191期
2021
09
  • 凝雨为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雪皑皑,银装素裏。雪是寒冬特有的风光。那么,“雪”字从何而来呢?

  • 最中国的建筑

    雕梁、绣栱、飞檐、瓦顶……藏着“工与巧”,俨然是物化的诗、立体的画;倚窗、叩门、傍篱、凭栏……蕴含着“意与境”,无处不是寓意心思的载体。当建筑遇到中国,不仅成就了栖居的大美,也经过物与心的……

  • 士心匠作 诗意栖居

    中国古代几乎没有出现“建筑师”这个行当。许多文人士大夫都乐此不疲地参与建筑设计,从而将他们的心志、襟怀、礼法、审美趣味深深地倾注其中。细细品读这些建筑的细节、构件,就如同与古人进行一场跨时……

    作者: 江清湛  

  • 汉字与建筑的千年之缘

    居住,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旧石器时代,先民常常在天然洞穴中营造栖居之所。随着文明的进步,先民开始修建半地穴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城墙、院落等,建筑技术和构件越来越复杂,取材也越来……

  • 李清照的“窗”

    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耳目,造窗技艺被称为点睛之术。中国人在窗子的设计制造上颇费心思。花样百出的窗,既是风景,又框出了风景,连坐在窗边的人都成了风景。一扇窗,道出了栖居的诗意,撩动了无数的心弦……

    作者: 刘珊珊  

  • 帘:虚实之间

    茶坊间壁,一席芦帘半掩门户。窈窕妩媚的少妇,倚坐帘下,闲闲地嗑着瓜子儿。一双三寸金莲探出罗裙,径自露在帘外。穿街过巷的浮浪子弟,哪个不曾在帘前驻足?芦帘密织,掩住了少妇的俏面,却掩不住帘里……

    作者: 陶襄  

  • 门里千秋说门道

    门面、门第、豪门、寒门……门作为房屋建筑外在的出入口,俨然也是人的“脸面”。

  • 廊:居与游的艺术

    廊,是主体建筑的延伸,也是建筑间的纽带。别看廊是个“小角色”,在古代建筑群中,宫殿的宏阔气势,园林的无尽奇境,全由它勾画出来。

    作者: 大福  

  • 凭栏总是销魂处

    一围栏杆,不仅在古建筑中比比皆是,在古诗词里出现的频率也高得惊人:离情别绪爱凭栏;满腔愤懑怒拍栏;美人婀娜自倚栏……栏杆不仅与中国人的生活朝夕相伴,更凝固成恒定的意象,与人们的情感如影随形……

    作者: 周舒  

  • 登“台”远眺 拾“阶”而上

    高大的中式建筑,坐落在敦厚的台基之上,“台”因此常常被人忽略。木构易损,而夯土而成的台、铺石而就的阶,才成为最恒久、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拾阶而上”中,寄寓了古人对台阶的诗情与画意。

    作者: 楼学  

  • 园篱:在士子与农人之间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诗人陆游辞官归家已有三年,他打理家居,在屋舍东侧空地上,开辟出了一片园圃,插竹为篱,在里面种植了若干草木,名之曰“东篱”。年近八旬的放翁,日日婆娑其间,撷英咀华,朝灌……

    作者: 苏蘅  

  • 高屋建瓴 大屋顶的智慧与理想

    对中国人来说,屋顶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元素。

    作者: 崔金泽  

  • 浩浩瓦阵

    瓦,排排铺设,如气势磅礴的兵阵,不仅承担着防风挡雨的重任,也塑造着中国建筑特有的诗意之境。

    作者: 吴风  

  • 飞上屋宇望乾坤

    它如鸟振翅,堪称传统建筑的神来之笔。它因实际需要而生,却把中国人的目光和思绪,带向渺远的天空。

    作者: 杨安琪  

  • 悬鱼:吉从心生

    世间万物,本没有所谓的好坏、吉凶之分。同一件东西,出现在对的地方就是吉,出现在错的地方就是凶。

    作者: 李行  

  • 梁:支撑中国人的家园

    梁,是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无论梁是露,是藏,是繁,是简,都是古建最重要的存在。梁、枋、柱配合形成的木构架结构,支撑起了硕大的屋顶,形成了中国人居空间的母本。

    作者: 木木  

  • 永远绽放的斗栱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闻名于世,而木结构的精髓在斗栱。斗上置栱,栱上置斗,斗上又置栱,就这样将大屋顶的重量,向下传给立柱,架起一座木建筑。斗栱承接的,不仅是椽子梁柱枋,更是中国建筑最美的意象。……

    作者: 千秋远  

  • 墙:筑起一道风景线

    墙,意味着封闭与保护。一个个富有秩序的小空间,被墙安排得妥妥当当。城墙森严,宣示的是国家威严;院墙高耸,护佑的是家宅平安;花墙蜿蜒,又勾勒出别样景致。风景墙边独好。

    作者: 白马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