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匠作 诗意栖居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1年第09期 作者: 江清湛 

标签: 文物故事   古迹探秘   

中国古代几乎没有出现“建筑师”这个行当。许多文人士大夫都乐此不疲地参与建筑设计,从而将他们的心志、襟怀、礼法、审美趣味深深地倾注其中。细细品读这些建筑的细节、构件,就如同与古人进行一场跨时空对话。
建筑的“中庸”之美
关于文章之道,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受这种中庸之道的影响极深,除了写文章,在建筑的营造上也极力寻求“质”和“文”的完美平衡。一味追求“质”朴、自然,则失于粗野;过度的“文”饰、华彩,则又未免虚浮、俗气。右图为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坐落于一处山水环绕的小庭院内,周围有水池、假山、花木,既具北方皇家园林的庄严肃静,又不乏江南园林的天然静雅,可谓“文”与“质”的完美统一。
摄影/衣志坚

房子,不止是用来住的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天,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巧遇商人妇,写下了名篇《琵琶行》。在诗中,他对江州的偏远荒凉、地势卑湿大发牢骚,哀叹自己和流落至此的商人妇“同是天涯沦落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就在同一时段,白居易正在庐山香炉峰脚下倾心打造一处“三间两柱,二室四牖”的新居。

得益于白居易的另一篇名作《庐山草堂记》,我们可以一窥那座1200年前梦幻小屋的模样: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