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一个像西汉那样金光灿灿的朝代——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黄金为何在西汉时那么丰富,而在随后的东汉及之后朝代却大量减少?是中国人对金子看法变了,还是金子的储藏量发生了变化?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国人对黄金的热爱,却不单单是一个“利”字能解释清楚。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它们幻化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代中国社会风尚的变迁,和国人对黄金用途的探索。
作者: 黄秀芳
作者: 袁靖
作者: 杨煦
作者: 立马逗
作者: 隋静
作者: 冉冉
作者: 周剑生
作者: 闻风
作者: 耿朔
作者: 李晓光 子今
作者: 叶倾城 孟明
作者: 樊良树
作者: 李汇群
作者: 磨现强
作者: 陈斌
作者: 李晓光
作者: 胡忠良
作者: 张婷
2004年10月,平遥古城墙曾大面积坍塌。这样的事情会重演吗?摄影/亮亮
摄影 / 亮亮
图为茹茹公主墓中的仪仗队陶俑。送亲的仪仗队伍庄严整齐,规模宏大,有武士俑、击鼓俑、侍从俑、女官俑、骑马俑等21种之多。这是队伍中神情肃穆端庄的“风帽仪仗俑”,如今它们都站立在邯郸市博物馆复原的公主墓中。
摄影 / 李付山
这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君主使用的黄金食器。1978年,当那座尘封两千多年的曾侯乙墓被打开,轻巧精致的金漏勺就与盛放它的金盏一起,静静地躺在墓主棺木之下。显然,这是一套配合使用的食具,或许曾侯当年就曾用那件金漏勺,从金盏里捞取汤汁中的食物。供图/湖北省博物馆
图中是一包寻常百姓的传家宝。祖传的金镯、元宝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它们曾被藏在老屋顶棚里,才得以苟存于世。
摄影 / 王凯
在广西南丹白裤瑶聚居地,时常能够看到女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晾晒百褶裙的场景。这种传统服装是由浆染土布缝制而成,裙子上的花纹并非随意设计,它们包含了白裤瑶独特的文化意义。摄影/张小宁
摄影 / 张小宁
如果你去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肯定见过这一大堆极具诱惑力的西汉金饼。这219枚金饼是1999年11月西安东北郊某砖厂在推土作业时发现的,每枚重量247克左右,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它们的出现,印证了史书上西汉“多金”的记载。摄影/白权
摄影 / 白权
夏日的傍晚,北京什刹海游人如织,编辑(左)邀请了一位文学专业的朋友一起泛舟,在这清凉水色里,听他讲一讲古代文人的那些事。
摄影 / 余荣培
摄影/王宁
摄影 / 王宁
从1721年康熙全面禁止天主教,到1858年咸丰取消禁教,经过137年,西方传教士终于又可以在中国的城市、乡间自由传教。这幅清末老照片中的西方传教士,完全一副中式打扮,正赶着毛驴,和中国向导一起到乡下传教。
乌卡兰巴/德拉肯斯公园拥有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最集中的岩画群,同时,这里也是南非最重要的考古地区之一。四千年前,聚居此处的撒恩人使用简陋的矿物颜料,在德拉肯斯山裸露的岩壁上,涂抹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原始艺术杰作。
摄影 / 周剑生
明万历年间彩绘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现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明代宫廷画师为展示中医炮制技艺而绘制,但我们不时在书中看到与炼丹术相关的画面。比如《金浆》一图载有这样的说明文字:“金浆味辛平无毒,主长生神仙……”隐约显现出炼丹术的身影。《炮制水银》所画的水银炼法,也是中医借鉴古代炼丹术获得的方法。
今日的秦淮河仍在延续昔日的繁华,入夜,“桨声灯影”总会让夜游的人们陶醉,只是游人们也许不知道,几百年前的繁华背后,曾有着怎样的寂寞。摄影/王辉
摄影 / 王辉
那桐(1856年~1925年),字琴轩,官至晚清皇族内阁协理大臣。这位清廷重臣身着官服、以西洋式背景拍摄的照片,极具时代特色。
图为游客在“美猴王故里”连云港市花果山与“孙大圣”合影。对一个不存在的人物,连云港市和山西娄烦县的孙悟空故里之争闹得不可开交,到最后哪家的“文物”证据多便成了争论的关键点。摄影/秦淮
摄影 / 秦淮
丰台站位置图 对于丰台站,也许户外驴友会有更多记忆。不论去最经典的河北蔚县小五台,还是永定河谷徒步,或者到鸡鸣驿、宣化一带访古,野三坡泛舟,丰台站都是必经之地。
摄影 / 杨煦
中国驯化最早的动物就是狗,图为收藏于中国农业博物馆的汉代陶狗。
绘画/陆兴龙
摄影 / 陆兴龙
赵王陵的青铜马,全身无任何配饰,无拘无束,自由洒脱。三匹马放在一起,仿佛一群自由自在的战马在草原上自由觅食吃草。它们或许是为争战疆场而专门饲养的,膘肥体壮,浑身彰显着雄壮的力量。
最早的金制器皿玉耳金舟 勾践灭吴后不久,越国一名相当于卿大夫的巫祝去世。他的后人将一枚带有圆环形玉耳的金舟放在长方形漆盒内,连同对逝者的哀思一起埋入黄土。浙江绍兴306号战国初期墓出土的这件玉耳金舟,是目前所知古代中国最早的金制器皿,从外形上看,似为带有礼制性质的饮酒用具。供图/浙江省博物馆
1987年4月3日,文物专家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修复残塔时,一个神秘的洞口赫然出现。于是法门寺地宫2499件稀世珍宝重现于世。从照片中可见,两尊守护着鎏金八重宝函的石雕彩绘护法天王,无神地凝视着外面的新世界。封闭了1113年的宝藏最终还是被开掘出土,这应该并不是当时封藏宝物者的初衷。供图/文物出版社
南丹县地处广西西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活在八圩乡、里湖乡的白裤瑶,至今仍保留着很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图为节庆里白裤瑶男子打铜鼓的场景,周边环绕的百褶裙上刻录了白裤瑶最重要的文化符号——瑶王印。
摄影 / 王梦祥
西汉已远,能最直接看到西汉生活的莫过于那时的画像石。图为从河南南阳苑城区英庄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拓下来的图像:两个赌徒在斗鸡,各持兵器,并带着随从,双方剑拔弩张,中央便是他们的赌注——两堆像小山似的黄金。
图为清末的北京圣若瑟天主教堂(东堂)。东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初期由利类思和安文思两位神父创建。明末时两人即在四川传教,清初,他们被清兵掳至北京,在肃王府当差,后来顺治赐给他们一所宅院和一块空地,他们即在空地上建起了最早的东堂。
陕西西安何家村遗宝中,有一套药具被证明与古代炼金术相关。上图药具盒中装有次乳(钟乳石),乃是炼丹的一种原料。唐代帝王多喜好服食金丹以求长生不老,何家村出土的药具,正是这种宫廷时尚的真实再现。供图/博文
谁的寂寞 在历史的孤苦游船里,寂寞的不只是书生妓女,还有许多不得意的灵魂。三国魏的曹植就是其中一位,他空有才华,却一再失意,只得在梦里乘上楼船,就如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的南宋摹本(局部)中画的一样,“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去追寻思慕的洛神,追寻心中的美好。
图为那桐日记正文,文中可见春节时那桐拜会翁同、曾纪泽等朝廷重臣的记录。
2009年3月7日,安徽涡阳县在当地天静宫举办老子庙会,这座当时竣工的老子诞生地,是涡阳县从1993年起先后融资3700多万元才建成的。陈列其间的青铜器与老子并无多大关系,却引来许多观众驻足。摄影/张延林
摄影 / 张延林
中国家养动物遗址分布示意图
摄影/Mats Rosenberg
三匹青铜马出土于赵王陵2号墓,图为这个墓的车马坑。赵王陵墓群是国内已知单体规模最大的战国王陵,1997年2号墓被盗后,被追踪回来的文物才让赵王陵的面目在人们的视野中清晰起来。
现存唯一的帝王金冠 这件1958年在北京昌平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金丝冠,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帝王金冠。它由直径仅0.2毫米的金丝编织而成,孔眼均匀,薄如蝉翼。后山攀附的两条蟠龙,呈二龙戏珠状。尤为精绝的是,龙身采用掐丝、垒丝、码丝、焊接等方法塑造成型,如果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甚至能清晰地数出8400片龙鳞。供图/北京市定陵博物馆
中国元代曾经发行使用纸币,为了将对外贸易也纳入纸币流通范围,元朝规定,外国商人所带来的金银、珠宝、皮革等贵重物品,必须卖给官府,先换成纸币然后再用纸币购买所需物品。当时聚集在中国的财富,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载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在插图中绘制了元世祖忽必烈监督用金银交换纸币的情形。右图中的东罗马金币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见证了初唐时期西方黄金流入中国的情形(供图/博文)。
白裤瑶聚居地位置图
距今2000余年前,楚国便使用了如图中所示的金钣,由于钤有方形或者圆形的小印,习惯上被称为“印子金”。金钣上的铭文有郢爰、陈爰、专爰、覃金、隔爰及卢金等等,尤其以“郢爰”为多,因此也被称为“爰金”。“郢”为楚国都城名,“爰”为当时的货币重量单位。
早期撒恩人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在红褐色矿物颜料中加入石灰、油烟和动物油,以看似简洁却极富张力的线条描绘狩猎和战争场景。其中,动物是德拉肯斯山岩画中经常出现的题材,犀牛、羚羊等形象色彩艳丽,肌肉丰满。以群体形态出现时,个体间甚至有大小、深浅的差别,似乎说明当时的撒恩人已经掌握了某种透视法。
出身道教世家的炼丹大师葛洪,通过不厌其烦的“实验”,得到了很多独特的制丹与炼制金液的方法。但真正令后人惊奇的是,葛洪居然是世界上最早提炼单质砷的人。此外,他还做过铁与铜盐的置换实验,是不折不扣的“化学人才”。绘画/于继东
偷得浮生半日欢 推窗望月、静坐倾谈,可以在水声的伴奏里听琴、也可以与同僚畅谈未竟的事业,另有那如画的美女在身边殷勤服侍,吴侬软语,听得人心醉。就如这张“画舫复原图”所展示的一样,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诸般雅事都集中在了这小小的画舫之上,此情此景,就算再有万般烦心事,也暂抛到九霄云外,乐得半日逍遥吧。于是,画舫上就有了赶考的举子,落榜的秀才,有了色艺双绝的招牌女子,也有了一见倾心的浪漫故事。绘制/王琳
摄影 / 王琳
紧临王府井大街的金鱼胡同,明代时便是北京内城极为繁华的地带,晚清时,那桐在这里置下占地16000多平方米的府第“那家花园”。直到民国,这里都是京城著名的上层社交场所。图中是晚清时金鱼胡同人力车和洋车云集的场景,可见往来宾客之繁盛。
蜀地之要 蜀地所产大木,自古是造战船的不二之选,上图即为古代造船常用的杉木,树干笔直而高大。本图为长江三峡之巫峡至西陵峡段。长江万里,险在三峡,这里是历史上巴蜀与外界联通的咽喉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
中国古代的家畜起源过程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逐步控制驯化某类野生动物,把它变为家畜。另一种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从其他地区直接引进已经成为家畜的动物。中国早期的羊和马都是外来的,其中马的突然出现可能与马车的传入有关。图为河南安阳殷墟郭家庄遗址M52号出土的车马坑,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车马遗迹。供图/袁靖
摄影 / 袁靖
出土于汉墓中的铜酒樽高28.27厘米,两侧饰有雕双龙铺首衔环,底部有三只熊型足,熊身上镶嵌着水晶和绿松石;酒樽外壁,用细线刻画有两圈精美的鎏金花纹,有神鸟、异兽、羽人、西王母、流云等;樽盖上则雕有三只展翅欲飞的神鸟。这些流行于汉代的祥瑞图案及符号,展示着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和精神诉求。
缠枝花飞禽纹金执壶 执壶是一种由西亚传入中国的器物,在唐代被称为“注子”,用来盛放酒、水等液体。常见的形制是一侧有弧形把手,一侧有上翘的流口。咸阳发现的这件唐代缠枝花飞禽纹金执壶,采用捶揲工艺制成,外壁饰满鸳鸯、蔓草、仰莲、金龟等纹样,盛唐富庶、开放的时代气息在它身上展露无疑。 供图/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这是英国《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画报上刊载的一幅版画。描绘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支付赔偿金给洋人的情景。当时赔款金额虽用白银表示,但赔偿中,西人更希望得到黄金。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曾为《辛丑条约》中的赔款,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据理力争。
白裤瑶男装裤脚缝绣的“五指印”图案,带有强烈的繁衍子嗣传宗接代的意蕴。照片上这个在镜头前羞涩地抓住家人裙角的男孩,裤脚上也绣有标志性的五指印图案。
爰金是称量货币,图中这两块金子就是根据需要从金钣上切割下来的零星小块,从上一张图的金钣上也能看到明显的切割痕迹。
欢歌绕画舫 水畔亭榭、垂柳飘荡,清代坚白道人绘制的《清彩绘本桃花扇·闹榭》,描绘了端阳节时明末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等人在水榭中聚会的场景。美人与歌声伴着轻摇的画舫缓缓移近,在故事中,随画舫一同移近的,还有不和谐的音符,而在后人看来,却是“春风不知玉颜改,依旧欢歌绕画舫”,江南温柔的清风,似乎可以抹去所有不快,就连故事凄婉的结局,也是美的。
此照片摄于1911年6月22日,那桐(左三)参加涉外社交活动,图中还有英国公使朱尔典爵士、荷兰公使和俄国主教等人。
石家庄这对金代铁狮子,虽然从个头儿上远比不上河北沧州铁狮子,但它们铸造精致,虽没有威严之风,却可爱慈祥,十分惹人喜爱。只是如今它们已不知去向。
“闻宣造”牡丹缠枝莲云纹金盏 这件元代酒器出自江苏苏州吕师孟墓,金盏口径5.2厘米,重131克,黄金成色高达92%。四出菱花式的设计活泼生动,衬以满地装饰的莲花、石榴、宝相花,高低起伏,造型丰满,显示出制作者的深厚功力。 摄影/韩祥
摄影 / 韩祥
1948年,国民党强迫人民用手中的金银来兑换新发货币——金圆券,规定1块银圆可兑换2元金圆券。之后数月,金圆券疯狂贬值(供图/吴锡林)。
河图
被切割下来的小金块会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用图中的称金砝码称量使用。不过,春秋战国时,这样的黄金流通仅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与国之间的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
谁家香艳 谁人歌续 从清末张志瀛所绘的这张《白门访艳》图(现代着色)中可知,直到清末,还有游人在南京秦淮河携妓同游。而到了民国时期,画舫里已经不见了吃食茶点,画舫的规模和功能都少了许多,其中寄托的款款情怀,恐怕也所剩无几了。
1920年中秋节,那桐偕夫人邓氏及儿孙们在京城山本照相馆拍了全家福,那桐在照片旁题写下“是日天气晴和家庭欢乐”的字样,5年后,这位在清帝国末世历经国家内外交困却“幸福”了一辈子的朝廷重臣去世。
现代高速公路绕行“东方庞贝”——内蒙古赤峰二道井子文化遗址,使得这处宏大的史前聚落样本被完整保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座被世人惊叹的原址博物馆就会拔地而起。供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艨艟斗舰 两幅图均为北宋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绘制的古代战船,上图为斗舰,本图为艨艟。虽是简图,但除了体积大小无法从图中体现,其他的区别则非常明显:艨艟结构简单,只是具有船的基本功能,能划桨能载人。斗舰较之艨艟则复杂许多,船身显得厚重,船舷和船舱都设置了女墙用作掩体,甲板上竖立着旌旗,威风凛凛。虽然两船的体积无法直观比较,但从船上所载兵士数量来看,斗舰明显大于艨艟。
茹茹公主墓中的萨满巫师俑为人们固定住了他做法时的动态瞬间。
图中这两枚东罗马,金币被西行归来的商人认为可以辟邪,因此成为公主的贴身宝物与嫁妆,最终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墓中。
刻花金铛 唐人豪饮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就连酒器的制作也是匠心独运、精益求精。这件出土自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的唐代金铛,是皇室贵族家中用以温酒的器具。它通体捶揲成型,内底、外壁以细密的线条装饰出异兽、蔓草、鸳鸯等图案,洋溢着富丽堂皇的王者气象。
1949年4月官方汇率是400万金圆券仅可兑一块银元,货币比纸还不值钱。图为政府在向外发售黄金的唯一几天里,遭到疯狂抢购的情形。
洛书 相传,上古时期,黄河中曾浮出背负“河图”的龙马,洛水中惊现驮着“洛书”的神龟。河图洛书是公认的华夏文化的滥觞。图为宋代初年由华山道士陈抟传世的河图洛书。制图/刘扬
此图及下图是西汉两种梦幻般的黄金货币:图1和图2(供图/段洪刚)是形似马蹄的马蹄金,分别藏于中国钱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二者形状稍有差异;下图名为麟趾金,1973年出土于河北定县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是仿造麒麟的脚趾铸成。它们的出现,都源自汉武帝所遇到的几件奇事——在郊游陇山之际,居然捕获了一只浑身纯白的麒麟,而此时敦煌又传出了出现天马的消息,于是笃信祥瑞的汉武帝将铸金改为麟趾和马蹄的形状。
载过清风载情愁 明清时候江南的水路网发达,一艘画舫可以顺意通达任何市镇。在浙江绍兴水乡的八百里鉴湖上,有一种俗名“梭飞”的“明瓦船”,和传统画舫一样,上面也可以置桌、椅,供游人娱乐、饮宴,在船中向外望去,也是有一幅幅浓缩的水乡风情画在眼前流动。摄影/董建成
摄影 / 董建成
当文物保护遭遇经济建设的挑战,结果并不总是如此幸运。比如身为中国帝陵群之最的邙山陵墓群,就难逃被高速公路穿身而过的命运。摄影/马宏杰
摄影 / 马宏杰
水中混战 这是一幅三国时期水战想象图,画面中的场景发生在赤壁大战之前。图中体积最大者是楼船,帅旗上一个大大的“蔡”字说明了它的身份,这应该是曹军司马长水校尉蔡瑁的指挥舰。此时它正遭到东吴水军艨艟斗舰的围攻,楼船庞大的身躯在这一刻暴露了它最大的弱点。
“闻宣造”如意金盘 这件江苏苏州吕师孟墓出土的如意金盘,堪称元代苏州地区大师级佳作。它的创造者名叫“闻宣”,这个出身民间的手工艺匠人,将传统修养和创新精神融入金器设计,以突起的如意云纹,搭配阴线浅錾的石榴花、宝相花,营造出优雅大气、繁缛富丽的奢华气息。
蒋介石逃往台湾的准备之一,就是将在大陆掠夺来的大量黄金转移。1948至1949年间,国民党政府先后将700万两黄金分4批秘密运台。摄影/Jack Birns
瑶王印(上图)其实就是八卦出现之前河图与洛书融合形成的图案,保留了河图核心部分——,并将中心五个点加工为“十”形的五个条块,以此作为瑶王印的主要框架,方框周边的十个点还遗留有结绳记事的痕迹;提取“洛书”中的两个数字“×∧”作为瑶王印的中心特写;叠加的“米”字形和“×”形箭头,则体现了上古先民观察范围的扩大、信息量的增多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后来,伏羲在数字叠加归类记事的实践和思考中,总结出融合五行规律的八个方位、三个数字叠加的先天八卦(下图)。
同心 同境 同情 同被主流社会所排斥,使得文人对青楼女子有了别样的感情。从她们的境遇里,他们看到了自己。他们相信,是前世的缘分让彼此遇见,就如薄暮中画舫篷前两盏相对无言的孤灯,就如琴师巧手中一段转瞬即逝的和弦,就算全世界都背弃他们,至少,还有一执手间的温暖。
高速公路穿越邙山陵墓群线路图
船头兽首 这是电影《赤壁》剧组参照相关史料制作的楼船船头的怪兽兽首。古代的战船常在船头用上各种凶猛的神兽雕刻以增加士气,凝聚军心。这种神兽图腾不仅仅用在战船上,在战车、盔甲、兵器、旗幡等处,它的身影无所不在。想象一下,巨大的楼船,加上这诡异的兽首,会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何等的震慑。
博物馆里复原的茹茹公主墓。
金蝉玉叶 有别于豪门大户追求的富贵绮丽之感,宋元以后的文人雅士,将艺术与江南地区的秀润景色相融合,连闲暇之余把玩的金器摆件也呈现出一股清新淡雅的书香气质。上图是苏州张安晚家族墓出土的金蝉玉叶,羊脂白玉的温润将黄金固有的富贵感巧妙中和,精致中透出婉约的美,令人惊为天成。
1982年,中国老百姓可以从商场买到黄金了!尽管那时,国家只是恢复了黄金首饰市场的供应,但蜂拥到柜台前的人们仍然极度热情。能够重新触摸到这种金灿灿的宝贝,让他们喜悦得近乎疯狂。摄影/刘学忠
摄影 / 刘学忠
打铜鼓是白裤瑶葬礼上的隆重环节。
图为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汉代金五铢,金五铢出土极少,十分珍贵,一般作为压胜钱,类似于现在的纪念币,常用于宫廷吉庆、赏赐和民间喜庆馈赠,而不在市场上流通。供图/博文
汉代楼船结构剖面图 楼船是水上作战的“活动堡垒”,其外形威猛,功能齐备。此图所示为汉代“标配”的楼船。船上三层楼,第一层名“庐”,可以容纳众多的士兵和战马战车;第二层名“飞庐”,意为庐上之庐,是指挥官和将领发号施令之地;第三层名“雀室”,高高在上以探敌情,可谓是楼船之眼。船舷之上起坚固的木墙,开有箭孔,可从船舱向外发射弓箭。甲板上留有较大空间和通道,可跑战马,行战车。甲板下面是粮仓和兵器仓,两侧是封闭的桨室,桨手齐力划桨。绘图/萨皎
摄影 / 萨皎
复原的茹茹公主墓包括了墓中的众多壁画。壁画中,公主生前身后的情景历历在目,这是东魏壁画的首次发现,其画法与画风,却与20世纪初的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十分神似。
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约消费黄金饰品300吨,名列世界第二。而拥有世界第一产金大国称号的中国,年产量约为313万吨。对黄金的巨量采掘,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黄金的渴望,一方面也给自然造成了巨大压力。图为日前陷入“环保门”的紫金矿业集团,它乃是国内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摄影/林密
摄影 / 林密
白裤瑶铜鼓圆心通常为有十二个芒的太阳形图案(下图),这是上古时期以十二为单位进行计时的体现。在南丹白裤瑶村寨,还发现了中心为“十”形图案的铜鼓(上图),或许也与瑶王印存在某种关联。
图片中近景是一块束腰形的明代50两金锭,远景是同时代的银锭,都藏于中国钱币博物馆。除了束腰形,金锭还有方形的“方锭”、圆形的“圆锭”、锤子形的“锤形锭”、马鞍形的“马鞍锭”,这些都是根据锭的形状所取的形象名字。不过明代黄金已不是主要货币,更多的是财富的象征。
此图是名为《炼金师的实验室》的西方油画作品,东方炼丹术传入西方以后,渐渐演变为注重实验的“炼金术”,并最终孕育出近代化学。
长江船队 这是想象中行走在长江上的曹军船队,电影《赤壁》剧组的美工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画面。居中者为楼船,其上竖帅旗,前后有斗舰护卫,艨艟在最前开道。这个画面让我们可以直观地比较各种战船的体量差别。事实上,三国时期还出现了更大的楼船。历史记载,吴主孙权曾建造过特大楼船,高达五层,可载3000人。而西晋王建造的楼船,用今人的话来说,长约90米,排水量在千吨左右,好像一座座浮城。
“高唐梦”枕
鎏金镶嵌兽形带砚铜盒 这是东汉彭城王使用的奢侈品,1970年在江苏省徐州土山汉墓出土。它整体造型如同神兽,通体鎏金,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等,色彩绚丽,构思巧妙,其精湛的做工,代表了东汉时期鎏金和镶嵌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德宗年间,原来在常州出任刺史的裴肃,因进奉升迁浙东观察使。尝到溜须拍马好处的他,发现原来向皇帝进奉就是一条升官发财的捷径。于是,我们在陕西西安北郊见到了这件裴肃第二次向唐德宗进奉的鎏金双凤纹银盘。当黄金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它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古代中国交际场上赏赐贿赂的宠儿。
这是一条世界现货黄金的历史价格曲线,黄金在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中正式实现了非货币化,从70年代初的35美元兑1盎司的价格暴涨数倍。黄金市场化以后,金价虽然总体上伴随着通胀走高,但我们仍会发现,它犹如过山车一样数度暴涨与暴跌。黄金的价格谁来定?一条涨跌剧烈的曲线背后,是否有操纵金价的“推手”?藏金者心中那个“黄金保值”的神话很难继续。
秋收过后,白裤瑶妇女都在忙着制作服饰。图为年轻姑娘正在用粘膏树汁给百褶裙描绘图案,而服饰上的图案,就是传承白裤瑶文化的最好方式。
在中国钱币博物馆,两个小学生正在仔细看着展柜中陈列的汉代金饼和马蹄金,他们或许不知道西汉,也不清楚面前的这三块金子意味着什么,但却并不妨碍穿越历史而来的它们,向我们及更遥远的未来诉说那金灿灿的西汉王朝。
此图的《雍正道装像》为清朝宫廷画家所绘, 雍正帝尊崇道教,常参加道教活动,还经常服用道人所炼丹药。这幅图画为中国人迷恋不老仙丹的千年历史,做了很好的注脚。
宋初科举以诗文书画取士,著名画家纷纷归于朝庭画院,画家亦可通过绘画考试作官进入仕途,促成了宋代社会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研习书画之风;宋、金、元时期,勾栏瓦舍的说书讲唱、杂技曲艺、马戏熊戏等活动成就了许多民间艺人,“市井文化” 兴盛起来,这些都成为磁州窑作品的活力源头,使白地黑花的瓷器在粗犷中不失鲜活气息。上图即为“高唐梦”枕,本图是“渔樵”枕,枕上语句隐隐露出制作者的快乐与放松。
纵览中国历史,发现了很多“黄金藏不住”的理由:窖藏被掘藏;国库“被”赔款;百姓之金被不争气的伪政府收缴……而在当代,与黄金阔别数十年的中国人又重新触摸到它,世事却已风云变幻,人们怎么都搞不清手中的黄金到底价值几何了。
刻录在白裤瑶服饰上的神秘符号 白裤瑶服饰用简洁而神秘的符号,再现出上古时期人类进化、文明进步的历程:人类从随意的两性结合生育怪胎的困境中觉醒,在观察模仿天地变化、万物运作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分散隔离血亲男女的意识,同时慢慢学会结绳记录观察结果,后来知道用数字代替结绳,总结归纳出阴阳五行规律,并以此指导自身的生存和繁衍。绘画/张灿
近年来,中国重新掀起了一股“食金之风”。黄金米饭、黄金酒、金箔水,甚至还有金箔冰淇淋。“食金”据说可以保健,追溯起它的风气之先,同汉唐时代的炼丹术紧密相连。摄影/王凯
邯郸作为佛教中心的影响在隋唐时仍存,博物馆中所藏的唐代红砂石罗汉像,继承了北齐的写实风格,端庄丰满,气质雄浑。
此为上海博物馆藏明代无款《金盆捞月图》。在传记小说中,我们常可见到“金盆洗手”一语。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只有地位尊贵的皇室贵族盥洗时才可享用金盆。唐朝的皇子公主出生后三天,宫中要在洗儿会上,用金盆为新生儿洗身。晚唐诗人张谔在《三日岐王宅》一诗中描写道:“玉女贵妃生,婴儿始发声,金盆浴未了,绷子绣初成。”供图/文物出版社
中国古代采金量(柱状图)及中国秦代至清代金矿分布图 中国是发现、开采和利用黄金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究竟开采出多少黄金?这是很多人有兴趣的问题。在一份《世界历代黄金产量统计表》的研究报告中,得知中国的夏商时期,中国的黄金产量为20吨。中国黄金协会还曾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黄金产量进行过考证,综合各种材料,可以简略地估算出,截止到清代的黄金产量情况(清代部分年代记录的缺失)。另外,图中的中国古代黄金产地为秦代至清代的金矿分布情况。
行走在南丹的山间小路上的是一对白裤瑶姐妹。白裤瑶的民族文化,就是通过绣在服饰上的神秘图案和婚丧嫁娶的独特风俗一代一代传承着、延续着。时光流逝,历久弥新。摄影/张小宁
邯郸的响堂山石窟表现了佛教石窟中的“北齐样式”,佛像面貌丰满健壮,衣纹线条简洁洗练,表现出自然、圆润、柔和的特点,洋溢着一种石雕艺术的成熟之美。图为博物馆中复原的响堂山石窟雕像。
江苏丁卯桥唐代窖藏发现的这件名为“论语玉烛”的酒筹筒,虽然出土时已有少许磨损,但我们依然能从它通体鎏金的光彩中,想象唐人觥筹交错,以论语为令,把酒言欢的场景。供图/文物出版社
金梳背(图右上)和花筒钗(图左下)是宋元女子中最流行的发饰。工匠们在纤薄的金片上以錾刻、掐丝等技法,娴熟地雕琢出花鸟异兽、莲升贵子等吉祥图案,洋溢着浓郁的市井气息。与这些完成于八百多年前的作品相比,今天,女子发际颈间的金饰却往往显得千篇一律、单调粗糙。机械化加工的便捷,并未使黄金饰品呈现出与时代进步相匹配的格调。
中国现代金矿产量 2009年,中国黄金年产量创下了313.9吨的新纪录,中国因此继续蝉联世界第一产金国之位。对比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仅有4吨多的年产量,这个数字尤其显得惊人。这种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金矿的屡屡被发现、被采掘。作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在遥远的未来,中国金矿分布图中的黄金产地还会如此密集吗?
中国现代金矿分布图
这件乾隆年间的金嵌珠石四臂观音坐像,由黄金铸造而成,重达31800克。单体佛像如此之高的用金量,即便在金银制作空前繁荣的明清,亦属少见。洋洋大观的皇家风范,从佛像安详端庄的体态神形中表露无遗。供图/故宫博物院
俗语有云: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早在释迦牟尼在世时,佛教的追随者就用珍贵的黄金,给佛像、寺院建筑做装饰,以此来表达他们信仰的虔诚。今天,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依然延续着为佛贴金的传统。在金箔靠近神圣的一刹那,人们的内心也愈加澄澈宁静。摄影/Andrea Pistole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