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关与金界壕 “无中生有”的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4年第10期 作者: 陈佳臻 

标签: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千年前的北宋北三关,串联起“水长城”和“地下长城”,完成了对契丹骑兵的弹性防御。马上得天下的金王朝,却在茫茫草原戈壁中营建长城——金界壕。可惜,是一道华而不实的“马奇诺防线”。

“杨六郎把守在三关口,韩湘子出家就没回来……”以北宋武将家族杨业、杨延昭(杨六郎)父子抗辽事迹演绎的“杨家将”故事,早已脍炙人口。而杨六郎所镇守的三关,恐怕也成为了很多人对“三关”这个词的最初印象。甚至有部电视剧,因为把“三关”误为一座叫“三关”的关城,成为笑柄。那么,杨六郎镇守的“三关”到底是哪三座关?

杨六郎,镇三关
为北宋三关渲染传奇色彩
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中,杨六郎镇守三关,立下汗马功劳。而在北宋历史上,“三关”为位于河北冀中平原的瓦桥关、益津关和淤口关,是北宋抵御辽国的最前线。图为画家根据想象绘制的宋辽交战的场景。瓦桥关前,披坚执锐的北宋将领,正与契丹人浴血厮杀。瓦桥关曾一度为契丹人所占领,后周时夺回,设为雄州。金人入主中原后,仍延续雄州建制,并置永定军节度使管理。
绘画/董喆群
金 昭勇大将军同知雄州永定军节度使墓碑
摄影/丁海秀

北伐夺回来的三关

五代时期,后晋的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导致中原门户大开,成为北宋统一后,君臣百姓心中永远的痛。而原本中原王朝赖以抵御草原骑兵的防线,也因此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尤其是从大同到幽州(今北京地区)这一段,支离破碎,许多形势险要的据点,都由契丹人控制,地理防御的天然优势尽失。正如南宋人叶隆礼《契丹国志》所言:“契丹之祸,始于石晋割幽、燕……天下视燕为北门,失幽、蓟而天下常不安。”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