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美玉收入镜头中?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4年第03期 作者: 黄松涛 

标签: 文化符号   文物故事   

“跟我拍文物”栏目从本期开始,将邀请新浪微博知名人文艺术博主“松松發文物资料君”,带领我们分门别类,探索文物摄影的无限可能。黄松涛,古籍鉴定修复专业毕业,现从事艺术品策划行业,参与过多部学术图录的撰写工作。热爱摄影,喜欢用镜头记录文物的高清细节,更乐于分享与文物相关的一切。
文物小档案
战国晚期 蟾蜍兽面纹玉饰
和田青白玉雕半月形瓦片饰件,正面浮雕大腹俯卧蟾蜍一枚,两旁刻阴线坡面云饰,上下两端凸缘雕有角兽面纹。两端有穿系,或为臂韝(gōu)组件。
蟾蜍,战国以来成为中国月神的化身,或出于古人对月球表面阴影的想象。古代图像中,蟾蜍常与兔组合,或单独出现于月中。古人相信,蟾蜍作为灵物可以避兵。《抱朴子》曰:“万岁蟾蜍,头上有角……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或是此件玉臂饰的设计寓意。
器材:尼康D850
焦距:105mm
光圈:4.5
快门:1/160s
ISO:2500

捕捉温润需技巧

温润而泽,是中国玉石文化最重要的审美准则。但如何用镜头完美呈现博物馆里那些莹润可人的玉器呢?

以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为例。拍玉器应该优先选用长焦与带有微距功能的镜头。为何?玉器的尺寸与体积普遍偏小,长焦可以更好地捕捉细节。笔者使用的是尼康D850搭配105mm微距镜头。取景时,在“框住”玉器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玉器本体。如果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责任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