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国宝 以怎样的名义返乡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4年第03期 作者: 李竞辉 

标签: 文物故事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量珍宝被焚毁或劫掠,约有超一百万圆明园文物流失海外。战争得来的不义之财物归原主,本是天经地义,且有法理可循,可圆明园文物的回归之路,却是步履艰难、道阻且长。

在有“万园之园”之称的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中,有一处大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群——长春园内的海晏堂。其正面中门外是一个大型水力钟,左右两侧石梯环绕;南北两侧分列十二个石台,台上原坐着代表十二时辰的十二生肖像。每到一个时辰,代表此时辰的动物铜像就会从口中喷出水来;正午十二时,十二生肖像同步喷水,场面震撼,蔚为壮观。

水力钟的设计者,正是康乾时期生活在中国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喷泉建成后仅三年,乾隆皇帝就下令废弃提水机,改为人工打水。虽然水力钟成了摆设,但是海晏堂和南北十二石台上的十二生肖像,却一直完好地保存着,直到那场前所未有的大浩劫发生。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唐可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