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陵墓群 生生不息魂归处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3年第12期 作者: 洛卡奇 

标签: 文化遗产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千年定都史,在另一个维度上塑造了洛阳——在洛阳盆地面积750平方公里的邙山地区,冢连冢,墓压墓,古代墓葬的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也是世界罕见。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唐代诗人王建留下的这首《北邙行》,仿佛让人看到,在千年前的洛阳北邙山下,灵车、丧音、白幡交织的景象。

魂归邙洛
事死如生
图为洛阳古墓博物馆藏“妇人启门”图,出土于洛阳新安县北宋壁画墓。女子欲启门而出,犹半遮身。这是宋代极为流行的题材,其渊源可追溯至东汉。门后有什么?或是用启门的动作引领到后面的庭院、厅堂。画面中洋溢而出的生活气息,和邙山墓群的意蕴相吻合: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而今,若乘火车行至洛阳,在抵达站台前,就会看到田野中高低起伏的连绵土冢,若逢夕阳西下,土冢在地面拖曳出一片暗影,与远方的残阳如血对比,就像是一个时代的辉煌与终结。这些土冢,便是王建笔下的邙山陵墓群。这是千百年来,在北邙山的吸引下,不同时代长眠于此的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除却长城、大运河以外,邙山陵墓群是中国的文物保护单位中规模最大的组合,其中既有顶级尊贵的帝陵,也包含了王公臣子的墓葬,当然也包括更多追求长眠北邙的百姓之魂。

责任编辑 / 安洋  图片编辑 / 魏嘉澍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