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添花 不平凡的超越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3年第10期 作者: 周舒 

标签: 历史拾遗   遗产风景   古代生活   

丝绸之路上的国度,在迎接丝绸这种神奇的东方商品的同时,也在极力追求蚕种、模仿技艺,并形成自身的风格,诞生出各式“胡锦”。沾染上胡风的丝绸,在一众传奇工匠的努力下,实现了锦上添花。
团窠纹
在唐代织物中初现身
左页图为四川成都的蜀锦织绣博物馆藏唐代红地中窠花瓣对鸭纹锦局部。“窠”意为鸟兽昆虫的窝,这种醒目的团形图案又称团花纹,被花瓣围绕的圆形,与生动写实的鸭纹组合出特色鲜明的纹样,最早出现在唐代丝织中。
摄影/动脉影

波斯锦的启示:丝绸向西,纹样向东

隋代开皇年间(581—600年),波斯国遣使进贡,向隋文帝献上了一件金线锦袍。因为纹样极为华丽,与中国所产不同,隋文帝遂命宫中大匠何稠照样仿制。待锦匹织成,竟比波斯国所献的还要好,隋文帝龙心大悦。

按《隋书·何稠传》记载,他于开皇年间累迁御府监、太府丞,都是负责御用服舆、金帛府库、营造器物的官职。虽然不知道这次仿制波斯锦是否让何稠直接升了官,但此事在其职业生涯乃至中国丝绸文化史上,绝对占有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