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之根 御容南迁路迢迢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3年第08期 作者: 周舒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北宋败亡离散,家国危在旦夕,一些挺身而出的臣子,做出“誓死保卫御容”的选择,令人动容。和平时,脱离肉体凡胎的君主,化身先贤圣人;乱世中,帝王肖像是精神归宿,却也是皇权道具。

靖康元年(1126年)的九月初三日,被金人围困了255天的太原城,已经到了炊骨爨骸的境地。城中尽是饿殍,人口“百分仅存一二”,剩下的也都是老弱病残。城破的那一刻,守将王禀只能带着儿子、背着宋太宗的檀香御像,投入汾河,壮烈殉国。与此同时,通判王逸则抱着太宗的御容,命人焚阁,葬身火海。他殉国的地方,应该是当年由宋太宗行宫改建、专门供奉太宗圣容的资圣院统平殿。这两则被南宋初年史学家徐梦莘记录于《三朝北盟会编》的故事,可信度应该非常高。

南迁路上 流浪的祖先
这是一幅护送宋室先帝御容南渡的想象图。奉安、祭祀御容是宋代的国家重要礼仪活动,而北宋亡国之际,那些曾神圣无比的先帝肖像纷纷流落各地。画面中飘荡的小船,正载着“先帝御容”浪迹江海。
制图/大风

宋代的帝王御容像,通常分为两种:一是画像,史料上往往称作御容、圣容;一是塑像,称作神御。北宋一朝,除京城开封府,还有少数州县如太祖的出生地洛阳、创立基业之所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获得了供奉帝王御容像的资格。无疑,帝王的御容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颁布了历史上首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宋刑统》,其开篇的“五刑十恶”中,便把“盗大祀神御之物”——偷盗先皇圣像定为“大不恭”之罪。先帝们虽然升天而去,御容像却宛如他们的化身,见像如见人。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