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and 甜点
我们一想到鲁迅先生,似乎总感觉他周身弥漫着一股酽茶的苦味儿:家道中落的苦、颠沛求学的苦、不得志时在会馆内寓情古碑的苦,以及忍见朋辈成新鬼的苦……其实,如果走近一些观察先生,会发现他在卸下投枪匕首后可爱的一面,发现他能吃苦但更爱吃“甜”——尤其爱吃各类甜点心,可以说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成了甜品老饕,也为嘴伤身导致未老先衰。一身甜点味的鲁迅,似乎就可以道尽甜点故事。

史载,中国最早的点心便是甜点,产生于先秦楚国
图为苏北、山东、河南等地的特色甜点,名为羊角蜜,因弯曲如羊角、内有蜜糖而得名。羊角蜜外壳经油炸之后口感酥脆,咬开后内里的糖稀香甜可口,既满足了人们对甜食糖分的口腹之欲,又提供了足够多的热量需求。这也是甜点能够长盛不衰的缘由。供图/图虫创意
图为苏北、山东、河南等地的特色甜点,名为羊角蜜,因弯曲如羊角、内有蜜糖而得名。羊角蜜外壳经油炸之后口感酥脆,咬开后内里的糖稀香甜可口,既满足了人们对甜食糖分的口腹之欲,又提供了足够多的热量需求。这也是甜点能够长盛不衰的缘由。供图/图虫创意
唯甜能解忧
1912年8月,鲁迅来到北京教育部工作,因为看不到国家和个人的未来,情绪十分低落,常常宅在绍兴会馆里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买点心吃,可能是他那段幽暗时光里为数不多的亮色。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