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球:采珠人的遗产
运动场上夺“珍珠”
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珍珠球,起源于清代东北地区的采珠活动。运动场犹如采珠船,白色的皮球象征珍珠。球员挥动球拍,如同蛤蚌的甲壳,保护着“珍珠”不被夺走。而手持抄网的球员,则是勤劳的采珠人,和蛤蚌斗争,巧取珍珠。
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珍珠球,起源于清代东北地区的采珠活动。运动场犹如采珠船,白色的皮球象征珍珠。球员挥动球拍,如同蛤蚌的甲壳,保护着“珍珠”不被夺走。而手持抄网的球员,则是勤劳的采珠人,和蛤蚌斗争,巧取珍珠。
“渐觉春来暖气浮,丰年里巷遍歌讴。暂从客里停征辔,闲向村边看打球。一击横过飞鸟背,再抛高出短墙头。儿童奔走浑忘倦,拄杖田翁笑喘牛。”晴和的春日,乡间田野里,几个孩童正在玩球,专心致志,浑然不觉疲惫。同村的老翁在一旁观战,兴致到时,几乎要上前一试身手。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一位衣着华丽的公子哥的目光。他就是大清嘉庆皇帝的孙子奕誌(zhì)。出身帝王家的奕誌,被村童们的活力所打动,欣然写下了这首《观村童白打》。
“白打”,本指蹴鞠中的两人对踢,明清时又表示武术中的空手搏击。但奕誌看到的球赛,并没有人在踢球,反而类似现代的棒球,时而抛球、时而击球,还要随球奔跑。村童们到底在玩什么?有人猜想,那大概就是如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珍珠球。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