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 | 杜甫的白碗与陆游的灯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12期

标签: 遗产风景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博物馆记   古迹探秘   

唐代的瓷塑玩具
邛窑是四川最重要的古代陶瓷窑场之一,采用轮制、模制、手捏、雕刻等方法,烧制生活用具、文具、玩具等产品。图为产自邛窑的唐代瓷塑玩具。摄影/甘霖

“大邑瓷”令杜甫茶饭不思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盖了几间茅屋,结束了此前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离开干戈扰攘的中原,眼前的栖身地,使得多年忧患劳苦的他,暂时安定了下来,作品中也因此反映出他关注生活、安心当下的心境。其中一首《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大邑,唐属邛(qióng)州,“大邑烧瓷”即指邛窑瓷器。邛窑瓷器既轻巧又坚固,以手扣之,锵锵然玉石之声传遍锦城。好友韦生家有一件邛窑白碗,如霜似雪,杜甫看上了,可望却不可及,眼巴巴地盼着对方能送给自己。一个“又”,一个“乞”,足见心痒难耐。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