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 | 『富民』的佛国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12期

标签: 遗产风景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民族与宗族   博物馆记   

一处面积不到2800平方公里的小县,隐于成渝双城连线的中央,籍籍无名,却容纳了两百多处石窟寺和数十万尊石刻造像,那里是『富民』的佛国,是真正的『中国石刻之乡』。
时光的烙印
安岳县县城东南60公里处的虎头山巅,依山取势,傍崖建窟,造就环山佛像近百尊,原有唐代茗山寺一座,今寺毁像存。图为8号窟观音堂内的观音(左)、大势至菩萨(右)立像,系唐宋时期所造,持续千载的风蚀作用,像是将流年刻入了肌骨,美得别具一格。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唐,兵锋直指长安。已是古稀之年的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亡四川。进入成都后,眼见街道平静如昨,一位僧人正立于街头,有条不紊地施粥济众。李隆基顿时百感交集,下诏为高僧建寺,赐名大慈寺。从此之后,无数高僧大德、文人墨客由北方南下,以成都为中心,让大唐帝国的佛教艺术,在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不是第一次了。自魏晋以来,佛教的发展就屡受中原动荡的波及。天下饥乱,四方多难,而“蜀中丰静”、僧侣云集。成都于是开始取代长安、洛阳,成为新的佛教中心。在洛阳龙门石窟被迫中止开凿时,中国石窟寺在蜀地,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