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录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01期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节日来源于时间。古人通过感受自然,观察日月星辰等天文物象的变化,来记录时间,建立历法。太阳东升西落是一日,月相圆缺轮转是一月。观测太阳,体会四季变化,即“阳历”;观测月亮,记录岁月流逝,即“阴历”。自从汉武帝在公元前104年施行《太初历》开始,中国人就确立了阴阳合历的时间体系,并以之作为设定节日的标准之一。

清 中秋佳节图轴(局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古人以“朔”“望”“晦”来标记阴历每月的月相变化:各月初一为“朔日”;各月十五为“望日”;各月最后一日为“晦日”。朔日和晦日,月球背光一面正对地球,不见月光;望日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对地球,正是月圆之夜。中国许多传统节日都被定在了朔望之日,如正月朔日为春节、正月望日为元宵节、七月望日为中元节、八月望日为中秋节,等等。在魏晋隋唐时,正月晦日作为“初晦”之日,也是受到重视的节日,人们在当天会举行聚餐、登高等活动,并祭祀祈福。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