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怪 敦煌的另一种声音

佛窟里的中国神怪
开凿于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49、285窟,其壁画中都出现了很多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怪形象,是反映佛教东传过程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代表作品。上图分别为285窟主室西披的雷神和飞廉。雷神的手足同时敲踏,连鼓相击如雷声隆隆,形象和东汉王充《论衡》中描述的“雷公”一致。飞廉身似鹿,背有翼,是传说中的风神,在《离骚》《淮南子》等文献中都有记载,古人认为骑上飞廉可以飞升成仙。
摄影/动脉影
开凿于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49、285窟,其壁画中都出现了很多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怪形象,是反映佛教东传过程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代表作品。上图分别为285窟主室西披的雷神和飞廉。雷神的手足同时敲踏,连鼓相击如雷声隆隆,形象和东汉王充《论衡》中描述的“雷公”一致。飞廉身似鹿,背有翼,是传说中的风神,在《离骚》《淮南子》等文献中都有记载,古人认为骑上飞廉可以飞升成仙。
摄影/动脉影
渊源:道教圣地有敦煌
关于莫高窟的起源,很多人都会提到十六国时期的僧人乐僔。乐僔在鸣沙山忽见金光万道,千佛闪现,因而在这里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似乎,乐僔就是这片风水宝地的发现者。但实际上,早在佛教传入之前,这里就已经是中国本土神话中的一处圣地——女神西王母的“住所”。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