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行走在山海之间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9期 作者: 寒鲲 

标签: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在中国版图的东北方向,有一条与河西走廊相仿的地带:辽西走廊。燕山山脉与渤海之间,千百年人们的不断开发,造就条条大道,交织成了沟通东北与中原的“辽西走廊路网”。
图中医巫闾山(供图/IC photo)是辽西走廊上的一处标志性地理坐标,唐宋之时,便是位列五镇之一的北镇名山。近年来,在医巫闾山中考古发现有辽代帝陵遗址,足见其重要。
图为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毌丘俭东征高句丽的纪功碑,在中原政权开拓东北疆域的征程中,辽西走廊是必经之地。
辽西走廊示意图
“走廊”一词,用来形容连接两个或多个地区、便于通行的狭长地带,最著名的是西北的河西走廊。而在中国版图的东北方向,也有这样一条沟通中原与东北地区的通道,是为“辽西走廊”。
今天狭义上的辽西走廊,指的是山海关至锦州的滨海一线,即古时“傍海道”。但是此路直到金代时才真正得到开发通行,此前由于海水侵蚀,遍布沼泽。而历史上其他的辽西走廊,则需要穿越燕山山脉。滦河、瀑河、青龙河等河流切穿山地,形成一道道河谷,造就了一些天然的通道。经过古人的不断修治,最终形成了“古北道”“卢龙道”“无终道”三条山谷道。
辽西走廊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意义,明朝时在东北方向拱卫京师的三大关口,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即是走廊西端的三个起点。本页地图展示了辽西走廊四条道路的分布形势。

西有河西,东有辽西

提起“辽西走廊”,很多人会想起河西走廊。辽西与河西只有一字之差,二者之间也着实大有渊源。

2000多年前,汉武帝命张骞凿空西域,通过一系列战事打通了河西走廊,并沿线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等郡,称为“河西四郡”。与之相仿,在东北方向,汉武帝灭亡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后,在其地及辽东部分地区,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总为“汉四郡”。而联系汉四郡与中原的纽带,正是辽西走廊。

责任编辑 / 安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