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烛夜从帐篷到洞房

光绪的洞房
紫禁城里的坤宁宫,曾经是清朝康熙、同治、光绪、溥仪四帝大婚时的洞房。皇帝皇后要在这里度过新婚之夜。大约两日后,才会移至东西六宫居住。图为坤宁宫内的大炕。目前这里的装修陈设,都是光绪皇帝大婚时布置的原状。摄影/陈晓虹
紫禁城里的坤宁宫,曾经是清朝康熙、同治、光绪、溥仪四帝大婚时的洞房。皇帝皇后要在这里度过新婚之夜。大约两日后,才会移至东西六宫居住。图为坤宁宫内的大炕。目前这里的装修陈设,都是光绪皇帝大婚时布置的原状。摄影/陈晓虹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人生四大喜事”这一说法,出自宋人汪洙的《神童诗·四喜》。而“洞房”二字,从宋代开始,才成为婚房的代名词。在这之前,它可不是这个意思。
盛唐时期的诗人王维,作过一首《投道一师兰若宿》,是讲借宿禅寺的事儿。诗中写道:“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这个“洞房”,指的是僧舍。再往前看,汉代桓谭的《新论》,有“居则广厦高堂,连闼洞房”一句,“洞房”与“高堂”并列,意指重门深邃的房屋。这样的房子哪里有?答:长门宫中有。司马相如为陈皇后写的《长门赋》,便如此唱道:“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