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圆明园消亡史

海晏堂东门·20世纪50年代 佚名拍摄
经过了1860年英法联军的大火、1900年庚子之变的破坏和民国以来的“石劫”,圆明园已经面目全非。到了解放初期,圆明园内的多数建筑都残损严重,难觅整砖片瓦。右图为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海晏堂东门。海晏堂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处欧式景观建筑群。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破坏,仅剩一个门拱。
经过了1860年英法联军的大火、1900年庚子之变的破坏和民国以来的“石劫”,圆明园已经面目全非。到了解放初期,圆明园内的多数建筑都残损严重,难觅整砖片瓦。右图为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海晏堂东门。海晏堂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处欧式景观建筑群。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破坏,仅剩一个门拱。
《南京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英国的欲望得到满足。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进攻广州,法国也以“马神甫事件”为由,与英军组成联军。战火一路从广州烧到了京津,1860年9月,清军与英法联军决战于今北京通州八里桥一带。清军完败,骑兵主力损失殆尽。
9月22日,咸丰皇帝凌晨时分来到了圆明园的“鸿慈永祜”,向列祖列宗跪拜叩首,决定由恭亲王奕訢留在圆明园暂时主政,自己则携带后宫嫔妃逃往热河。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