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本:普惠天下的学术公器

甲骨重光
以《老残游记》闻名的刘鹗,更大的贡献是《铁云藏龟》的刊印。1903年,刘鹗将所藏千余枚甲骨精品,以拓片形式,汇集成册。此时摄影术已进入中国多年,但传拓与原物的紧密、真切之联系,是摄影可望而不可及的。图为商代《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背面拓片。供图/微图
以《老残游记》闻名的刘鹗,更大的贡献是《铁云藏龟》的刊印。1903年,刘鹗将所藏千余枚甲骨精品,以拓片形式,汇集成册。此时摄影术已进入中国多年,但传拓与原物的紧密、真切之联系,是摄影可望而不可及的。图为商代《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背面拓片。供图/微图
金石研究必从解读此石开篇
在2016年两场拍卖会上,有两件拓本出尽风头。一是6月13日在广东拍卖的《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从200万元起拍,最终以2070万元(含佣金)收官,成为碑拓拍卖史上的传奇。一是11月13日在北京拍卖的《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从140万元起拍,以1138.5万元落锤,创吉金拓本拍卖的最高纪录。
在艺术品拍卖已进入“亿元时代”的今天,以千万元成交似乎并不值得过多关注,然而对曲高和寡的金石拓本收藏,仍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