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火
人云亦云的尴尬
标签: 文化符号

一言不合就“上火”
上火这个词在中国很火,如果你有了一些热性的体征,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你上火了,这简直到了把百病都归为上火的地步。有了这样的“上火”情结,罪魁祸首又往往被归结到食物上,比如红红火火的红辣椒,就可以成为上火的代言。供图/微图
上火这个词在中国很火,如果你有了一些热性的体征,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你上火了,这简直到了把百病都归为上火的地步。有了这样的“上火”情结,罪魁祸首又往往被归结到食物上,比如红红火火的红辣椒,就可以成为上火的代言。供图/微图
上火,这个词在国内几乎是万灵的。任你有了点儿什么毛病,随便一个人来,也不必懂得中医,甚至都不必认识你,也不必认识字,一句“你上火了”,就仿佛包含一切,而你听了竟会觉得有几分道理。
有一次我特地去请教学中医的同学,问他们究竟什么叫做“上火”。结果那位同学告诉我,中医里并没有上火这种说法。有人对古今医学文献进行搜索,发现了“绝无仅有”的证据:在秦汉至民国共计1098部中医著作中,只有清代黄述宁著的《黄澹翁医案》出现过上火这个词——“中秋前一日,右关又有弦数之象,鼻塞,上火,皮外热汗”,说不定黄大夫这接地气的描述,还是来自病人的自述。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