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 危险的突破口
这座敌楼已不知在长城上驻守了多少岁月,终于在一个阴天再次迎来了挑战。硝烟从箭窗里蒸腾而出,此时战事正酣。那已然斑驳的墙体,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役。摄影/汪锡铭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西北的边塞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蒙古军队对大明的边境城堡发动了攻击。五月,蒙郭勒津部落领袖火筛率军攻进九边重镇——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火筛是当时蒙古草原上著名领袖,强悍善战,实力雄厚,甚至与黄金家族的察哈尔部达延汗(也就是明朝人口中的小王子)多次互争雄长。在此前后,火筛频频侵扰明朝边境,大肆劫掠,明朝总兵平江伯陈锐不敢抵抗,此人平时喜欢喝凉酒,时人讽刺他说:“平江不饮热酒,怕火筛”。明朝大臣曾说过,如果斩火筛的首级来献功的话,那么恐怕竭尽天下的财富也不足够。可见火筛对明朝的威胁。
紫荆衰草
几丛蓬草悄然在残破的城墙上扎下了根,远处起伏的紫荆岭上,绵延盘亘着雄姿不再的长城,几乎全被树木掩藏。更远处,一片村庄静静地生活在长城的壁垒之内。谁曾料想,数百年前,这里是京城西南的咽喉之地。
几丛蓬草悄然在残破的城墙上扎下了根,远处起伏的紫荆岭上,绵延盘亘着雄姿不再的长城,几乎全被树木掩藏。更远处,一片村庄静静地生活在长城的壁垒之内。谁曾料想,数百年前,这里是京城西南的咽喉之地。
大同和宣府在北京的西北,沿桑干河和洋河而下,就可以威胁八达岭,所以明孝宗立即宣布北京戒严,并调集重兵把守长城一线的重要关隘:都督李澄守潮河川,张晟守居庸关,襄城伯李鄘守紫荆关。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