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镜头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6期
标签: 文化符号
伞上桐油香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孤峰乡
传统油布伞制作技艺
一支加工中的硕大油布伞,正进入擦桐油的工序,两位伞匠的身影,以及那一抹亮丽的橙黄色宛如油画一般。地处皖南山区的泾县孤峰的乡村,曾经不乏这样手艺精湛的油布伞作坊,但在现代帆布遮阳伞的冲击下,已渐渐从人们视野里消失。传统的油布伞虽然有些笨重,但却坚固、耐用、性价比高,伞匠为了凸显一丝不苟的手艺,会在每把伞上都认真地写上落款,如同对待一件件艺术作品一般。摄影/张炳生
传统油布伞制作技艺
一支加工中的硕大油布伞,正进入擦桐油的工序,两位伞匠的身影,以及那一抹亮丽的橙黄色宛如油画一般。地处皖南山区的泾县孤峰的乡村,曾经不乏这样手艺精湛的油布伞作坊,但在现代帆布遮阳伞的冲击下,已渐渐从人们视野里消失。传统的油布伞虽然有些笨重,但却坚固、耐用、性价比高,伞匠为了凸显一丝不苟的手艺,会在每把伞上都认真地写上落款,如同对待一件件艺术作品一般。摄影/张炳生
阳光下的加工场
广东省连平县上坪村
红薯粉皮传统晾晒工艺
用一根根木柱支起整齐的竹帘,就成了简易的晾晒流水线,摊放在上面的红薯粉皮,经过阳光的洗礼变得光泽剔透,韧性十足、滑爽筋道。用烘干法制作的薯皮的口感,无法与它相比。广东省连平县地处粤北,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红薯本就甘甜爽脆,被磨浆蒸粉制成薯皮,再得一份阳光的厚待,美食的自然风味就又添一分。摄影/谢晓文
红薯粉皮传统晾晒工艺
用一根根木柱支起整齐的竹帘,就成了简易的晾晒流水线,摊放在上面的红薯粉皮,经过阳光的洗礼变得光泽剔透,韧性十足、滑爽筋道。用烘干法制作的薯皮的口感,无法与它相比。广东省连平县地处粤北,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红薯本就甘甜爽脆,被磨浆蒸粉制成薯皮,再得一份阳光的厚待,美食的自然风味就又添一分。摄影/谢晓文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