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猫,一场精彩的驯化
猫不在六畜之列,亦置身于十二地支之外,然而猫在中国古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田舍中的信赖到书房里的暧昧,从祭坛上的尊崇到传说中的忌惮,数千年的相处积累下人对猫丰富的想象和复杂的情感,使猫的驯养有了精彩的历史内涵。

猫素来受到中国文人的厚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就是一位爱猫之人,这一点颇受他的绘画老师沈周的影响,上图即为沈周所作的《猫图》,该画用笔非常独特,至今仍为人称道。
田舍里的信赖
《诗经·大雅·韩奕》有这么一句诗:“有熊有(pí),有猫有虎”。将猫与熊、虎等野外掠食者归为一类,让人有点吃惊。今天的猫,尽是温驯小巧、柔媚可人的家宠,即便是野猫,也够不上与熊虎同伍。当然,什么也经不起时间的淬炼——在《诗经》时代,猫确实有一副凶悍的猛兽形象。这个惊人的转变,要从猫的祖先狸与人类的“反鼠协约”说起。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