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与“博”的战争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4期 作者: 余卫东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追求冒险、渴望成功,以最少的付出换来最大的收益,这就是赌博的好处——似乎可以满足人类所有这些与生俱来的诉求。既然是出于本性,为何在西方发展为无烟产业的赌博,在中国会被推上与“道德”势不两立的战垒?曾经被作为智慧、风雅象征的竞博,又是如何在金钱面前败下阵来?是“赌”,还是“博”,大有不同。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骰子大约可以追溯至东晋初期。骰子加大了博戏的不可预知性,大大提高了其中的趣味。樗蒲、双陆、打马、彩选、麻将……几乎所有的博戏,都离不开骰子的参与,它也因此被称为“博戏之魂”。摇转晃动的筛子,在今天总能轻易撩拨起人们的欲望。而在其诞生之初,骰子还被称作“惺惺二十一”,“二十一”是点数的总和,“惺惺”则是“聪明机警”的意思,可见古人更多赋予了它“智慧”的含义。摄影/逆光
上图清人所绘的博戏场景叫做“投壶”。古代诸侯宴请时,有邀宾客射箭的礼仪,不善此道者,则改由把箭投入壶中替代,此为投壶之始。后来它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进而发展为博戏,并以喝酒为赏罚。
图为今人在杭州雷峰塔下领略投壶的乐趣(供图/CFP)。右页图为明代西洋舞人形铜投壶。供图/诚轩拍卖

一场关于赌博的论战

你赌博过吗?先别急着撇清关系。回想一下,你是否抱着试试运气的想法买过彩票?有没有为争一时意气和别人打赌,尽管赌注只是一杯饮料?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些都算是“赌博”。不过,也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羞赧。先看看这个历史上的赌徒名单:汉武帝刘彻、唐僖宗李儇、狄仁杰、李白、苏轼、李清照、龚自珍……

以这些人物的权势、学识,应该不至于贪恋赌博带来的经济收益。而我们日常闲来无事所参与的那些“小游戏”,因为赌注微薄,几乎可排除在“赌博”之外。在这些例子中,赌博所带来的快感显然和金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人们为何而赌?赌博因何能“蛊惑人心”?“赌”又为什么背负了骂名和沉重的道德批判?它的本来面目究竟是善是恶?

责任编辑 / 杨思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