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不懂夜的美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2期 作者: 刘尧晔 舒坦

图为浙江省浦江县的百姓在元宵节舞“板凳龙”,这项将一块块板凳串联而成的龙灯舞动起来闹元宵的民俗,已有千年的历史。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那里的滚龙艺术享有盛誉,有“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称号。每年正月十三,古镇居民都会自发举行舞龙灯活动,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摄影/李贵云

潮汕地区民间在正月里都会举行大型庙会,叫做“营老爷”。在营老爷的晚上,人们会在长长的甘蔗上绑上灯笼,举着蔗灯站在路两旁,组成“蔗巷”,供游神的队伍穿过。图为广东潮安溪镇的“营蔗灯”活动。摄影/高原

图为元宵灯节上人们正准备放孔明灯。当灯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慢慢松开四周的控制线,灯就带上人们的心愿和希望,飘上夜空。放孔明灯,成为元宵节里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
一位研究古代灯具文化的学者说,宫灯的出现在灯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从此,灯不再只是照明的工具,它具有了装饰作用:一盏由优雅的绢画和精雕的木架构成、带着美丽的流苏的宫灯,在古雅的厅堂楼阁中点亮,为夜晚的光明更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我们的故事不妨就从美丽的宫灯讲起吧。
用什么照明最有范儿
传说,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公输班为国王营造宫殿时,曾用木条做支架,四周围帛,燃灯其中。后人说,这便是宫灯的源头。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