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描画夜的表情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2期 作者: 舒坦 

标签: 北京   美国   澳大利亚   文化符号   

天文学机构说,城市的“光污染”让地球人看不到星星,环保组织倡导“地球一小时”,让人们关灯——这是灯的错吗?不,这是人的错。就像白天人们走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感到枯燥和压抑,是由于城市设计的不良倾向所致一样,夜晚的灯光泛滥,也是因为缺乏既环保、又艺术的设计理念。如果能把城市拟人,白天,建筑体现他的性格;夜晚,灯就是他的表情。
北京菖蒲河公园里优雅的夜色。照明设计师们令菖蒲河公园的夜晚体现了皇都气质的园林特色:古老的红墙被灯微微点亮,保持了古香古色;桥上的灯与灯在水中的倒影构画了清灵的亮点。幽淡的光影、沧桑的古墙,让菖蒲河公园成为长安街边“闹中取静”的最闲雅的去处(摄影/聂鸣)
美国洛杉矶城市的夜景。城市夜晚泛滥的灯光,就是天文学机构所说的“光污染”,而毫无设计感的灯光也让城市俗气起来。摄影/Coka Koehler

近看到一则新闻:陕西省级贫困县蓝田县在500米长的道路上安装了36杆豪华路灯,每杆路灯上有136盏小灯,共有小灯4896盏。有市民算了一下,这36杆路灯如果全部打开,每天开灯6小时,一个月就要耗电9690度!这是个很极端的事例,媒体在报道它时无疑是在指责当地政府的奢侈浪费,但是,在新闻的背后也体现了如今众多基层政府首脑对于城市照明“越亮越好”、“越多越好”、“越花哨越好”的观念误区。

这些年来,当中国人意气风发地走在发展的大路上时,“让夜晚亮起来”、“让城市亮起来”,成了当今许多城市首脑常常叫出来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导引下,城市的华灯越来越密集:凡楼宇一定要安装灯光轮廓线,凡广场一定要设置LED埋地灯,凡商城一定要布置立体发光字,凡路灯一定要豪华多枝,凡大厦一定要贴上灯光大屏幕……谁说“白天不懂夜的黑”?夜早已经不黑了。

责任编辑 / 康晶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