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远去的记忆
最喜在明清笔记中寻找家乡的足迹:“亳之地,为扬豫之冲,豪商巨富比屋而居,高舸大连樯而集。”这是康熙年间文人钮锈在《觚賸(gū shèng) 》的文字。想想看,商贾云集,高舸连樯,该是怎样的热闹场景?各地商人皆欣欣然联袂而来,亳州城中会馆林立。而古老的县志也在一页页间诉说着这座古城一度繁华的往事。
离家已经十载,乡俗不再遵循,但乡音却不敢忘却:“出门莫怕,只剩下一吊钱,还能盖座‘花戏楼’呢!”说者有心,听者知意,家乡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听着“花戏楼”的故事长大的呢?“花戏楼”,也就是亳州的山陕会馆,相传为鲁班相助而造,砖雕、木雕、彩绘皆美奂绝伦,所以又被称为“花戏楼”。在它的故事里有两位主角,一个是山西商人王璧,一位是陕西商人朱孔领。顺治年间,两人落难一路讨饭来到了这里。此时正值腊月二十九,家家关门闭户准备过年,幸得一位老人相助了一吊钱并给了一句话:“二位啊,这点钱会吃的能吃一辈子,不会吃的只能吃一阵子!”一语点醒梦中人,两人填饱肚子后当即决定用剩下的钱捏些泥塑,趁过年做点小生意。没想到一个正月下来,竟小赚了一笔,于是又合伙因地制宜做起了药材生意,最终发家致富。而富贵之后,二人不敢忘本,领头兴建了这座“山陕会馆”,以备同乡同业之间一方有难,八方相助,所以家乡的老人们常拿它来教育子孙:即使历尽艰辛,也不要轻言放弃。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