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散千年的香气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傅京亮 舒宁
标签: 历史拾遗
“红袖添香伴读书”,很多人都熟悉这句话,但可能较少有人真正了解它。此语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长真阁集》中的《寿简斋先生》,诗句为:“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一种很美的意象。倘若我们要作一幅画来实现这意象,有些重要的细节便须落实,譬如:这位红袖佳人是怎么样“添香”?往哪儿添?添什么样的香?换个思路再追问下去,佳人伴才子便罢了,为何还需“添香”?这故事说起来就长了,我们慢慢道来。
红袖是怎样添香的
“红袖”们添的香绝非我们今天常见的线香那么简单,倘若叫“红袖插香”也不会有那样的美感。在古代生活中,焚香所用的香大多是依据“香方”,择沉香、青木、苏合、鸡舌、兰、蕙、芷、蒿等原态香药经过炮制、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的更为精致的香丸、香饼、香膏等,这个工艺过程便是“合香”。相传是宋人陈敬所著的《陈氏香谱》中有记载说,“杏花香”方炼制成的香丸“如弹子大”,“开元帐中衙香”是“丸如大豆”,“雪中春信”方是“炼蜜和饼如棋子大,或脱花样”。棋子大小的香饼还要脱出花样,的确精致,耐人把玩。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