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样”的精彩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1期 作者: 项坤鹏 

标签: 历史拾遗   

来样加工、私家定制,这种生产方式不仅盛行于当下,三、四百年前的中国,窑厂的瓷器工匠们已经从海外订单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不识洋文、不懂西方文化,中国工匠和瓷器商们又如何满足外国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呢?
给瓷器镶金带银
是瓷器金贵还是黄金金贵?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会颠覆很多人的想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外销瓷展上,有不少像图中这件法式座架执壶一样添加了金银配饰的瓷器。14-18世纪,黄金储量并不宽裕的欧洲人,竟舍得为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瓷镶金带银。

被“乔装打扮”的中国瓷器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上,我看到了一件有趣的啤酒杯。腹部的釉下青花人物牵马图和装饰着女性雕像的鎏金手柄,使它骨子里透出中西合璧的韵味。如果撇开器表的鎏金装饰,这应该是一件传统的景德镇产青花瓷盖罐。在中国,这种罐子大多被用来放置茶叶。但当它坐上了销往异国他乡的货船,它的身份就陡然发生了变化。英国人在盖罐颈部加装一道金箍,在罐盖下端装上金釦,新添加的把手被设计成一位身材曼妙的少女形状。于是,它从茶叶罐摇身一变,成了一件地地道道的大啤酒杯。人们还在它原来的器底下“贴心”地添上一件呈喇叭状向外卷曲的金底,如此一来,当装满啤酒时,这件样貌独特的杯子就可以立得更稳。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