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里的人民作品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刘一苗 

标签: 文化符号   东城区   

1959年9月,随着被列为新中国十大建筑之首的人民大会堂的落成,一批极富地方特色,又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工艺美术品,开始纷纷从全国各地送往人民大会堂,以陈列和装饰各代表厅。这些来自民间,由人民创作的工艺精品,是如何走进神圣、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的?它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著名漆器艺术家郑益坤设计制作的巨幅漆画屏风《凌波仙子》,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正门处。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满口湘音、身穿粗呢制服的毛泽东从紫禁城经过,他凝视着红墙金瓦的金銮殿,对周恩来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后,我们也要建一座人民自己的‘豪华客厅’!”

10年后,毛泽东的愿望得以实现。1959年9月2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0周年前夕,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并交付使用。周恩来总理建议,会议厅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字来命名。而在这之前,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已传向全国各地:中央布置各省选送代表各地最高水平的地方工艺品进京,以陈列会堂各大厅。这个任务被层层传达到了各地那些深藏在民间的工艺师身上。于是,为着这一既是任务,又是荣誉的差事,艺人们开始了精心的准备和辛勤的创作。

责任编辑 / 刘霞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