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太庙
匾额风云

在最不为人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最接近真实的历史。紫禁城东南侧太庙享殿上的“太庙”匾额正是如此。很少有人会注意它,而一旦你深深地凝视它,它就会告诉你许多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重大事项选择在太庙举行,图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庆祝活动。在这一时刻,具有国家祖庙性质的太庙,成了国人万众瞩目的焦点,夜色掩映下的享殿辉煌壮丽,闪着金光的“太庙”匾额则是它尊严身份的象征。摄影/罗晓光
2010年7月的一天,我站在太庙(而今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前,等待我的一个朋友。熙熙攘攘的人流在我前方不远处川流不息,涌向一年四季每一天都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天安门和故宫,但是对于故宫的西邻——中山公园,和东邻——劳动人民文化宫,却无多大兴致。显然,“劳动人民文化宫”不是一个能激起旅游者兴致的名字。但是对于我来说,真实的历史就在里面,比如文化宫里,太庙享殿上写着“太庙”满、汉两种文字的那块匾额。

如果不是从空中俯瞰,很难同时看见天安门与其东侧的太庙和西侧的社稷坛之间的关系。太庙今天叫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为中山公园,其实它们是紫禁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是,无论是东还是西,从客流量上看,都不如天安门背后的故宫受人青睐。摄影/马文晓
文字的秘密
北京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历明清两朝,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祭祖建筑群。清朝皇室本无太庙,亦无“太庙”二字的满文。这块匾额上的“太庙”满文,是采用音译的方法,即选用读音相同的满文代替。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