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
樟木的另一段传奇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12期 作者: 文卿 

标签: 发明与技术   文化符号   文化遗产   漳州市   

刻木为偶,以偶做戏。福建漳州的木偶大师徐竹初说,木偶不单是木头,还应该是“人”。一个在舞台上嬉笑怒骂、收放自如的“人”。几十年间,他用心血慢慢地为木头注入灵魂,任凭时光流逝,青春不在。木偶始终是他一世的情怀和追求,是他终生不解的缘。

旧时漳州有一条街叫“北桥”,是木偶、泥人、玩具的集中产销地,也叫“尪仔街”。闽语“尪仔”是小人儿的意思。街上有十多家制作木偶、佛像、泥偶的作坊,有的还做简单的表演招揽生意,吸引顾客。从河南落户漳州的徐家,是木偶雕刻的世家。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位徐氏祖先徐梓清,曾在漳州的市面上开了家“成成是”木偶作坊,那是清朝乾隆到咸丰年间的事了。

吕岳,面如蓝靛,发似朱砂,有三头六臂之能。武王伐纣时,吕岳摆下瘟煌阵,将姜子牙困于阵中长达百日,后被眼中长手手中长眼的杨任用五火七禽扇化为灰烬。如何用木头表现这样一个瘟神鼻祖?徐竹初的方法是以形写神,细化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使眼珠、嘴巴甚至头部都能活动,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木偶表情无法随剧情变化而变化的劣势。

到了徐竹初这一辈,徐氏木偶制作的手艺已经传了六代。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