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镇钧窑遗址:陶瓷上的那抹彩霞
陶瓷篇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10期 作者: 秦大树 

标签: 历史拾遗   古迹探秘   遗址   禹州市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宋代,中国的陶瓷艺术终于迎来了一次爆发式的高峰:技术炉火纯青,艺术空前绝后,窑址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也许是老天刁难,它们身上都有着或深或浅的历史谜题,它们究竟产自哪里?它们始烧的确切年代是何时?为何会在宋代掀起一个陶瓷制造的高峰?二零零一年,河南禹州神垕钧窑遗址的发掘,终于为人们撩起了这层神秘面纱的一角……
◎◎◎左页中的瓷器残片出土于神垕镇刘家门钧窑遗址,属于北宋晚期的钧瓷标本,表面已经可以看到钧瓷典型的紫红釉;上图的天青釉红斑碗由出土的残片拼接修复而成,出现在遗址更晚的地层中,对红色的运用在这一时期已经十分成熟,红斑虽然随意却精美无比。

2001年秋天,我领着北大考古队来到河南省禹州,已经习惯不同考古队隔三差五造访的禹州人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异乡口音而多有留意,许多人都以为又是一次普通的考古发掘。然而,谁也想不到,正是这次考古发掘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

考古队一到,就给了大家一个意外。既然是冲着钧瓷而来,应该要去禹州大名鼎鼎的钧台窑遗址才对,可我们却有意避开钧台窑遗址,直奔神垕镇的刘家门而去。这个目的地的选择是经过了一番研究的。根据指出钧窑产地最早的文献材料、明代《嘉靖钧州志》(古钧州即今禹州)的记载,“窑,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瓦窑在州西禁沟左右”,表明神垕镇西南部的窑场应是钧窑早期的中心窑场。上世纪60年代,故宫博物院曾对禹州的古窑址进行过较为全面的调查,也指出神垕镇刘家门窑址的产品最精、时代最早。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汤剑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