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镜头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3期
笋乡奇景
在浙江西南部的龙泉市郊石马村,欣欣向荣的一年似乎是从清明节挖春笋开始的,高山小村由寂静变得热闹、幸福。原来,石马人沿袭着一项古老的毛笋制作工艺,满山春笋被带回特设的作坊——笋寮,上刀山、下火海,猛力蒸煮,之后用笋屉挑至空地接受阳光的曝晒,晨起而铺,暮时而收,历经月余,才产出堪称素火腿的“白笋干”。古村晒笋为何要铺成天罗地网的模样?因为这种有图案感、有次序的晒笋方式更有效率,故而形成了如此独特的劳动景观。
在浙江西南部的龙泉市郊石马村,欣欣向荣的一年似乎是从清明节挖春笋开始的,高山小村由寂静变得热闹、幸福。原来,石马人沿袭着一项古老的毛笋制作工艺,满山春笋被带回特设的作坊——笋寮,上刀山、下火海,猛力蒸煮,之后用笋屉挑至空地接受阳光的曝晒,晨起而铺,暮时而收,历经月余,才产出堪称素火腿的“白笋干”。古村晒笋为何要铺成天罗地网的模样?因为这种有图案感、有次序的晒笋方式更有效率,故而形成了如此独特的劳动景观。
春日添香
不是春色,胜似春色。这葳蕤的绿意,来自川东达州大巴山南麓一座乡村晒香场。这美色同时还播下芬芳的种子,让小村访客领受香醇和清新的嗅觉体验。升烟祭天,熏烧香料以敬神,在唐宋后大为流行,民间制香也由此鼎盛。燃烧令香料中的芳香分子加快散发,村人晒制竹芯香的过程,使水分从香粉里蒸腾而出,同样也有香味萦绕,置身晒场如同身临晨钟暮鼓的寺院一般。
不是春色,胜似春色。这葳蕤的绿意,来自川东达州大巴山南麓一座乡村晒香场。这美色同时还播下芬芳的种子,让小村访客领受香醇和清新的嗅觉体验。升烟祭天,熏烧香料以敬神,在唐宋后大为流行,民间制香也由此鼎盛。燃烧令香料中的芳香分子加快散发,村人晒制竹芯香的过程,使水分从香粉里蒸腾而出,同样也有香味萦绕,置身晒场如同身临晨钟暮鼓的寺院一般。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