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是如何炼成名胜的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8期 作者: 吴有 

标签: 文化符号   

在尚未流行沙漠行、冰川行时,今人的风景名胜,乃至名胜格局,大多源于古人的游踪、旅迹与评说。抑或说,名胜是古人造就的,我们只是追随其后尘而已。风景是如何炼成名胜的?考查它们的成名史会发现,一切皆因人文的力量。
供图/QUANJING
云霞明灭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笔下的天姥山云蒸霞蔚、仙光四溢。天姥山是唐代的文化名山,《全唐诗》中提到此山的诗作超过1500首,是唐代才子膜拜向往的胜景。图中是浙江新昌县的天姥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摄影/吕跃兵

今年春节,湖南省岳阳楼景区推出一项优惠活动:凡能在10分钟内用普通话完整背诵出《岳阳楼记》的游客,均可以免费领取价值80元的门票。

《岳阳楼记》为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全篇三百多字,背诵下来并非易事。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从初一到初六,共有6000多名游客获得了“免费登楼纪念券”。岳阳楼下,书声琅琅,“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责任编辑 / 贾欣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