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亲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11期

标签: 历史拾遗   

古堡里的“父老”
这是蔚县宋家庄里的家族长辈男性,可称为“父老”。不过比起秦汉时期掌管家族和乡里事务的“父老”,他们可清闲多了。摄影/王凯

父老、乡亲、少年、子弟等词,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不过当我们去追寻它们的“本来面目”时,会发现与所想的很不一样。这还得从汉高祖刘邦的故事讲起。

出走的“少年”:据《史记》记载,刘邦年轻的时候,是位不耕田、好饮酒、爱吹牛说大话的人。久而久之,就成了游荡于乡里内外的无赖汉。俗话说,物以类聚,当他亡命反秦后,来投靠的人大多是像樊哙这样的“少年”。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认为少年是“从里中父老的规制下脱离出来的子弟们”。大概只有不遵规制的、敢于从家族脱离出来的分子,才敢造反。比如沛县狱吏萧何就带着数十名族中少年来投奔刘邦。刘邦的少年集团越来越大,后来这个集团竟与乡里的父老子弟结成反秦同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