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座城市的命运,永远和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宋辽并立时,一段特殊的“三国史”,便围绕着宁波月湖以及几通现存的碑刻展开了。
作者: 李粹之
一场尸骨成山的攻城战,一场堪称经典的防御战,一场决定了南北朝局势的战役……
作者: 苏蘅
在看似“千篇一律”的土黄外衣下,古堡实则隐藏着古人契合天地的人文密码。深巷、高墙、老宅、匾额……都暗含丰富审美的古人巧思。
作者: 张建军 刘树标
兵起连年,战火纷飞,村堡何以自保?曾经担任锦衣卫最高统帅之一的张道濬,带领五百守卫,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交出了一份不可思议的军事成果。
作者: 流惜子
晋东南地区山脉纵横,交通不便,然而明清时期,这里却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富裕繁华,以致于一度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垂涎三尺的肥肉。故事,也便由此展开。
提到唐人出行天竺,似乎人们脑海里只能想到玄奘和尚。但外交家王玄策留下的一通碑铭,给我们勾勒出了唐代通往印度的另外一条道路。
万水千山缩于一器,花鸟瑞气融于一盏,雍正朝的瓷胎画珐琅,鲜明清丽的彩料,与高超的书法绘画相融汇,清秀、细致、风雅……令珐琅器面貌一新。
作者: 王依农
珐琅,又称﹃佛郎﹄ ﹃法蓝﹄ 。从名字来看,就知道它是一个舶来品。这种装饰在器物表面的彩色釉质,光若琉璃,从哪里来?又如何令中国人痴迷向往?
作者: 黄松涛
一通湮没数百年、一直不为人所知的碑刻,能告诉我们什么?
徽墨自南唐制墨名家奚超父子以来,至今已逾千年。它不仅是简单的书写工具,更承载着徽雕、髹漆等手工艺,背后还有中国历代书画艺术和无数文人关于墨的故事。
作者: 鸿不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