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人人 都爱“亮闪闪”


文章出自:博物 2025年第03期 作者: 徐欣宇 

标签: 文化文明   自然地理   

从本期开始,“元素志”将把目光投向周期表中的最大群体——金属元素。它们颜色各异,软硬不一,还常“隐身化形”于各种化合物中。在工业时代之前,人类知晓并使用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锡、铅、汞(水银)这七种,其中最珍贵、最漂亮也最受追捧的当然就是金。在中文里,用“金属”和“金字旁”来统领这群元素,绝非偶然。

生活处处都有“金”

在日常生活中,“金”大概是名字出现最频繁的元素了:珠宝界的“黄金”“白金”、工业界的“合金”“冶金”、经济界的“金融”“资金”、口语中的“金句”“含金量”……在汉语和其他许多语言中,“金”这个名字已经远远超出一种元素、一种贵金属的范畴,早已深入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金被认为是人类最早开采利用的金属,在中国古代既可指代黄金,又一度指代铜,还可以统称一切亮闪闪、有金属光泽的“金属”。汉字中常见的“钅”(金字旁),就是对金“金属族长”地位的无声宣称。
古人很早就发现,稀有的金不但闪亮惹人爱,性质还特别稳定—久用不褪色,久放不生锈,高温锻打也不会变轻。加上黄金质地较软、延展性好,易于加工,便被用来制作各种顶级工艺品。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木乃伊上,覆盖着庄严沉静的黄金面具;中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犹如凝固的太阳光辉;波斯帝国的黄金翼狮酒杯,尽显征战三大洲的威武豪情……哪怕今天的普通黄金首饰,依然牢牢占据着许多商场的一层门脸柜台。

稳重天性,匹配尊贵身份

被人类如此追捧的金,是元素周期表的第79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79.0,元素符号Au。它的名字来源于拉丁文“Aurum”,意为“灿烂的黎明”,相当贴切。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