铍 所向披靡 剑矛合一


文章出自:博物 2024年第03期 作者: 酉禾 

标签: 博物广知   文化文明   

青铜长铍现形记铍这种武器,春秋时期就有文字记载,但并无具体描述,更没有留下图像。以至于后世均不知铍为何物,直到四五十年前才真相大白。20世纪70年代,日本文物专家林巳奈夫注意到,一些春秋战国时期、常被归为短剑的青铜兵器,实际可能是装在长杆上使用的。他最早提出这种似剑似矛的武器,很可能就是“铍”,但并未引起重视。1979~1981年间,西安秦兵马俑一号坑陆续出土了16件相似的青铜“短剑”。它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连同三四米的长矜残迹一起出土的。此外其中一件上还有铭文“丕”(可通“铍”)。此时学界才确信这类兵器并非短剑,由此传说中的“铍”终于显形,并随着后续研究,逐渐清晰起来。

春秋吴越,高手专用

“铍”指的是“剑以矛装”的长杆兵器,可看作是一种剑形矛头的长刃矛。它成型于春秋时的吴越地区。之前我们讲过吴越多河川水泽,植被茂盛,渔猎出身的吴越战士爱用青铜矛;矛头摘下来,演变为吴越系青铜剑(详见本刊2023年10月号)。在此剑矛同源的背景下,剑矛合一的青铜铍应运而生。
吴越铍的长度,介于长矛和短矛之间。(长矛的长度常超过3米,而单手持握、配合盾牌使用的短矛长1.4米左右。)吴越铍全长一般在1.6~2米之间,其中铍头长达30厘米,功能上具备强力穿透性,同时增加割划劈斩杀伤。不过春秋时期的南方地区,铍总体数量不多,多见于贵族墓葬。结合文献记载,推测铍当时应为高规格武器,供武艺高强的卫士和贵族使用,并未大规模应用于战场。

战国中原,军阵扬威

春秋晚期,吴越两国先后称霸,其军队强悍的战斗力令中原诸国纷纷引入吴越兵器,青铜剑就此盛行于中原。但与吴越剑同步演进的铍,却远不如剑受欢迎,吴越亡国后,铍仅在南方的楚国贵族中少量延续。

责任编辑 / 苏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