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聪目明,眉眼传情:汉字中的五官(上)
标签: 文化文明
耳大有福?
有一种说法:孔子名“丘”,是因为其头顶凹凸如山丘,而同为先秦圣贤的老子,名为“李耳”,则是因为他耳朵大。耳字,商代甲骨文就是人耳朵的简笔画,如 ⑴或⑵,金文作⑶,战国时演变为⑷ ,小篆则定为⑸ ,渐渐变为如今模样。
李耳字“聃(dān)”,这个字指的就是大耳垂。同音字“耽”也是大耳垂之意,耳垂大得垂到了肩膀上,由此引申出承受之义,后也表示沉迷。表示耳垂的还有耴(yì)字,这个字的小篆⑹ 就有点象形的意思了。在其左侧加“车”,则为“辄(zhé)”,表示古代车箱左右外翻的部分——形似耳朵,也名“车耳”。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孙子公孙辄,便以“子耳”为字。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