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蛋白魔术师”变身记


文章出自:博物 2018年第06期 作者: 语泰 何全 

标签: 文化文明   博物广知   

今年春天,中美两国一度闹起了贸易争端。在被当作“贸易战关键武器”的商品中,除了飞机、芯片和钢铁,还有看似普通的大豆!在现代中国人的餐桌上,大豆似乎只是可有可无的配角。但它数千年前曾是中国人的主粮,如今又变身为全球农业界举足轻重的“大佬”。

初次变身,由饭变菜

1661年夏天,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被判死刑。相传他留下的遗言(版本之一)是:“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把这个方法传下去,我死而无憾。”当了一辈子“非主流”的金圣叹临死也不按套路出牌,而他提到的豆腐,在古人的饮食中确实扮演着“肉”的角色。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种大豆的历史有4000多年。先秦时期人们称其为“菽”,列为五谷之一,把它做成豆饭、豆粥。大豆营养丰富,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但它并不是一种好粮食:一是单位产量不如麦、稻等谷物,二是纤维素含量较高,还有阻碍吸收的胰蛋白酶,难嚼难消化,吃多了还放屁。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林依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