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抓膘


文章出自:博物 2015年第07期 作者: 舒泥 苏义 

标签: 内蒙古   文化文明   

“抓膘”是牧民的“业界术语”,指的是通过有技巧地牧养,让牲畜自己长出饱满的脂肪层,以抵御草原上严酷的寒冬。抓膘的秘诀,是让家畜按季节“换口味”,在不同生长阶段补充不同的营养。正因如此,一年四季中,牧民需要条件不同的草场。

肥肥美美好过冬

内蒙古草原上,什么样的“天灾”最可怕?答案是雪灾。这里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达零下数十度,若持续大雪,对牛羊可是严峻的考验。如今防御雪灾的办法主要是盖棚圈、储备饲料。不过,牧民们心里都明白,这样只能应急,要是长期使用,会让牲畜变得“娇贵”,体质下降。家畜要扛过雪灾,到底还得靠自己长“膘”—饱满肥厚的脂肪层。

经验丰富的老牧民,对牲畜“抓膘”都很有一套。过去没有什么特殊饲料,仅靠土壤贫瘠的草场,照样能让牲口膘肥体壮。每到秋天,牧民都要用宰好的牲畜来比试:肉在火上烧烤,有噼噼啪啪的响声,说明是“水膘”,肉里水分多,这样的牲口不算好。只有那些肉一烤就嗞嗞冒油的,才是好牲口!它们的主人就是受人尊敬的放牧能手。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