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
舞榭歌台,战时壁垒
标签: 文化文明
美台与美赋
公元204年,曹操在彻底消灭袁绍家族后,将自己的根据地从许昌迁到了邺城,并对它大肆改版扩建。“邺”是古山东(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地带)的中心区,西靠群山,北邻漳河,兵书上曾有“不得山东邺,不足以息天下之兵”的说法。在兴建的新城之中,曹操将它划分出有各自功能的区域:南城是市集,北城是曹氏贵戚的府宅,西北边则是花园雅苑。而在这座园林中,他又依托城墙墙基,建起一座在当时可谓工程浩大的舞榭歌台,因顶上铸有一只大铜雀得名“铜雀台”。
曹丞相的铜雀台按照当时的建筑级别,估计得算“史诗级”,据文献记载:(其)台高十余丈,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正如其子曹丕在《登台赋序》中所描述的“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铜雀台不仅规模宏大,工程也堪称精细,殿中的梁柱皆用铅丹混以胡桃油涂刷,“遇火不渗,淋雨即干”,宫顶瓦砾则是用密度极高的澄泥烧制,“久储水而不透”。这也难怪曹操会在它刚落成时,就不顾天寒地冻前去赏玩。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