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毒重金属:多才多艺的隐形杀手
镉、锑、铊、铟
标签: 化学实验
在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的序号越大,“负担”就越重—因为核外电子的数量越来越多,想把它们老老实实地看管起来,实在太难了。于是乎,它们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办法”。电子数太多的元素,自行解体裂变成新元素,也就是上两期讲到的放射性元素;而另一些不够级别裂变的元素,不得己只好和其他元素共生在一起,靠相互共用电子来维持平衡。镉、锑、铊、铟就属于后者,而且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少得可怜,加在一起也就占地壳总质量的十万分之几,所以它们大都“生存”在一些常见金属矿石的阴影下,许久都没有被人们发现。
但真要把它们四个提纯出来,其实优点还蛮多的。作为金属家族里相对靠后的4位,它们的“金属本色”毋庸置疑,而且还都很软,也就是“延展性”极佳,可以跟铜、锌媲美。用作拉丝或者填充金属相当适合,像纯净的铊,甚至可以当胶水,用来粘合晶体管。另外,它们四个的另一优点,就是熔点低,可以当作自动灭火器的测温阀门,只要温度超过它们的熔点,阀门就会熔化,灭火器就开始自动灭火。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