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女神亲吻奥林匹克
标签:
奥运场馆
巧夺天工的人间神殿
谁能想象1896年首届雅典奥运会,因没有游泳池,游泳比赛就在海边举行,起终点是浮艇拉着的缆绳,泳道用水面上漂浮的南瓜(内里掏空)作为标记。谁又能想象,第2届巴黎奥运会,田径比赛的场地原本是个跑马场,场内林木横生、土质松软、跑道不平,跳远比赛选手自己动手挖沙坑,跨栏比赛的栏架是临时用树枝搭起来凑合的。投掷比赛的器械经常碰撞到树枝,有时掷出的链球缠绕在枝杈上,要从树上取下后再赛。
直到1908年伦敦奥运会,才修建了专用体育场,场内的游泳池和跳水跳台,结束了游泳比赛在海湾和河流中举行的历史。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兴建了一个能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体育场的煤渣跑道周长400米,这是奥运会第一次使用标准跑道。自此,每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都竭力营造融艺术和高科技于一身的奥运场馆,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创造更优越的条件,为观众欣赏比赛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为举办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建筑师独具匠心,以蜿蜒的奥林匹克湖为背景,出人意料地将主要场馆都包容在连绵的半透明悬空顶棚之下,屋顶的浅灰棕色丙烯塑料玻璃使场馆内部光线充足柔和,让观众少了日晒雨淋的烦恼,也将体育场馆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