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燃油和浓烟滚滚的工业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摄影师Volker mohrke采用如此夸张的手法,似乎对石油的未来忧心忡忡。
中世纪时代的意大利著名谋略家马基雅弗利说:当你的安全取决他人对你的态度的时候,也就是你最不安全的时候。不幸的是,中国的石油安全正面临这种局面。在看来还杳无踪影的危机真正到来之前,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
作者: 单之蔷
作者: 李雪梅 王彤
作者: 杨青
作者: 赵宏图
作者: 张抗
作者: 张克强
作者: 朱兴珊 周骞慧
作者: 廖晓义
作者: 威廉·林赛
作者: 朱健榕
作者: 郑同修 崔圣宽 何德亮
二十年前,本文作者曾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工作生活过。如今,他离开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已多年,但长白山那号称云间花园的高山草甸和高山苔原的绮丽景色,却使他魂牵梦萦,无法释怀!在当前长白山旅游大……
作者: 沈孝辉
作者: 胡杨
1948年罗哲文拍摄的古北口长城,河岸边还耸立着难得一见的姊妹楼。
2004年的古北口长城。“姐楼”的轮廓还在,“妹楼”则踪影难寻。
“锤”问岁月 韩同林教授已经在大青山考察过数次。他认为,中国东部确实存在过超乎人们想象的第四纪冰川,而大青山上的“冰臼”正是这个假想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摄影/胡 杨
摄影 / 胡杨
于是,冰斗周围、特别是多个冰斗之间的山峰被削尖,变成了近乎金字塔形的标准角峰。
1987年12月,威廉在长城上独行。与82年前同一地点拍摄的老照片不同的是,长城上的烽火楼不见了,它已被人为拆毁。
1905年,一身殖民装束的美国传教士坐在长城边上。
走向消亡 阿斯哈图石林中,一根高大的石柱坍塌、再坍塌,渐渐走向消亡,只留下一张宽阔的“石床”——足以躺下 四个姚明那样的大个子。
摄影 / 杨孝
韩教授认为“冰臼”也源于冰盖冰川:它消融时,内部的裂隙产生了冰内瀑布,瀑布从高处降落打击花岗岩表面,就像开水倒进“茶壶”,形成了一种向周围翻滚的涡流,而“冰臼”正是这种涡流冲出来的。
20世纪30年代的山海关角山长城,上面三人是两个前苏联水手和他们的向导。
巨大的冰川沿着山脊的两侧缓缓消退
“世贸大厦” 被当地人称为“世贸大厦”的这几根石柱,呈现出了典型的花岗岩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水平节理,好像巨大的千层饼;垂直节理,则把石林分割成许多独立的片段。
自然的力量 大自然和时间是最好的造型师,阿斯哈图石林坍塌的残迹好像年久失修的古长城一样,让人抚今追昔。
威廉正在重走美国传教士长城老照片的拍摄路线。此为北京怀柔牛角边长城。
2004年的八达岭。与100多年前相比,这里的植被大大增加了。
摄影 / 马健
1895年的八达岭长城,由在北京开照相馆的日本摄影师山本拍摄。
冰川流动、消退的过程中会“刨蚀”周遭山体,对地貌进行精心改造。
目击证人吕大爷不断地重复说:“双楼子没了!都破坏了!”
角峰陡峭得好像“挂”不住一点点积雪的外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本来也被冰雪覆盖,貌不惊人。
2004年的角山长城,图中的三位是来自东北的游客。
极端的陡峭 在平顶山上,花岗岩组成的连绵不绝的刃脊明显地围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斗状。这就是山谷冰川存在过的证据——冰斗。
浓郁的秋色中,大青山上积水的坑穴倒映着纯净的蓝天。
风还在吹 两个“风锅”之间的夹壁好像就要破了。它是被风吹破的吗?会完全破吗?它们的坑口最后会变成圆形吗?风还在吹,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回答。
2003年9月的一天,南京一家幼儿园小朋友穿着用电子垃圾和生活废弃物制作的服装表演“环保时装秀”,倡导大家保护环境。摄影/DODO
汉朝人时尚生活想象图(王亚竹 李洋 绘)
不同于美国,已进入后现代的欧洲国家在经历了紧张和极大破坏环境的工业化之后,开始了以悠闲、松弛为核心的生活。这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区的一个河边,当地市民休闲的一个情景。摄影/ANNEBICQUE/C
在今年德国波恩举办的世界可再生能源大会的会场外边,中国一著名非政府组织——“北京地球村”的创始人廖晓义女士,与一辆从雅典开来的太阳能汽车在一起。这辆完全使用太阳能作为驱动能源的汽车是荷兰的一些大学生和前欧洲宇航员共同制造的。 供图/地球村
美国纽约市一些市民赶着自己的马车前去参加一个节日,马车这种慢速而古老的运输方式还能出现在与这些汽车同一条路上,应该不是因为方便和经济,更可以解释为人们的怀旧和对现代化的一种不满。 摄影/Tedspiege/C
如果这个假想成立,大青山上所有的天然裂隙都会被风加工成完美的圆形“风锅”。
欧洲一太阳能小村庄。摄影/Richard Hamilton Smitn
水平的风在裂隙中可以变成回旋风,加之抽打积水,不断地掏蚀岩壁,整个过程就像一个漫长而精细的扩孔工序。
这是在上海的一个汽车展览会上,被高价请来的车模们正在向欲购买汽车的人们进行夸张的表演。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约2400万辆,其中的近1/5是在2003年这一年内购买的,达442万辆,这其中被私人买走的超过60%。 摄影/雍 和
摄影 / 雍和
克什克腾旗常年盛行的西风无孔不入,不会放过大青山花岗岩上任何一个天然裂隙。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的风力发电厂,这里年发电量为1.1亿千瓦时,据说像这样的风力发电厂在中国约有50家。目前风能在中国所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为0.3%~0.5%。 摄影/吉国强
摄影 / 吉国强
冰雪在粒雪盆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流动而形成冰川。
冰川对谷底及其边缘有巨大的刨蚀作用,它锲而不舍地像木匠的刨子一样工作,于是粒雪盆逐渐被刨蚀成三面环山、宛如一张藤椅似的盆地形状。这种地形叫作冰斗。平顶山的地貌就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在雪线以上区域,从天空降落或从山坡上滑坠的雪,容易在地形低洼、状如盆地的地方聚集起来,冰川学上称之为粒雪盆。
李雪梅(右一)在韩国的采访途中
只有一些特别坚硬的花岗岩经受住了这种无可匹敌的自然力量,依然矗立在山岗上——成了今天的阿斯哈图石林。
才华烨(左)采访黄河羊皮筏筏工
一些裸露的岩石被冰川撕裂了,大量的石块都被裹挟着搬到了很远的地方。
摄影师王彤在不停地用镜头捕捉百济的踪影
摄影师马宏杰和尕尔曲的藏民在一起
摄影 / 沈孝辉
慕田峪长城重修的参与者和目击证人——中国当代民工付林健。他说:“重修的长城当然比老的好。如果我们不重修,这段长城就没有了。”
三门峡地区里的这几户人家几代来就住在他们的地下窑洞里。窑洞,冬暖夏凉,天然地起到了现在空调的作用,但却不需要任何的电力。在中国中原北部的黄土高原上,那里黏合的土质非常适宜建造窑洞,而且黄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据说目前中国有4000多万人口居住在窑洞里,是世界居住窑洞人口最多的国家。 摄影/牧 马
摄影 / 牧马
这是在黄河上的小浪底水库边的一个岸上,河南信阳这几家人祖辈就是渔民,并生活在船上。船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生活的依靠和方式。儿子结婚时,父母就送一条船,如此一代代地繁衍下去。 摄影/牧 马
从石屏山上看到的镇远城,阳河将镇远分为府城和卫城(对岸)。一列客运火车正在这条湘黔线上穿城而过,没做停留。 摄影/朱 彤
摄影 / 朱彤
一位从广州来的女大学生站在镇远著名的阳河景区的一艘游船上,感受着这里颇似三峡的景观。 摄影/朱 彤
虽然镇远城已有了几座过河大桥,但很多镇远人至今仍喜欢乘坐快捷、方便的阳河上的渡轮,2角钱一次,从早上7点到晚上天黑,船主基本上是有客人来就开船。
摄影 / 高冰
这是一张拍摄于1938年镇远全景的老照片。与那时的镇远城相比,今天的镇远城水位大大提高了,沿河的建筑几乎都变成水泥建筑,但青龙洞外观还保持了原样。
这座始建于600多年前的桥,后因为给康熙皇帝祝寿而改名祝圣桥。建成后,祝圣桥是滇黔古驿道上的一条重要通道,后又成为湘黔公路的必经之路。抗战时期,这座8米宽的桥作为滇缅公路的延伸,承担着运输战略物资的重任。新大桥建成后,其上的古亭又重恢复,古亭上一幅对联里的话:“缅人骑象过桥来”则生动地描述了明清时代的一个有趣景象。
一个7月的夏日里,镇远人来到曾被《儒林外史》提到的龙神嫁妹子、现被开发为旅游景点的铁溪龙池度假、游玩。
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来到阳河上进行划龙舟比赛。
这是镇远古民居中保存得最好的傅家大院。身为城建局长的傅舜德(坐在门边的男子)是祖上从江西来的第七代;第八代(亭廊上立者),他们的女儿现在正在读大学。傅家来镇远的第一代是卖货郎,之后转行做桐油生意,再后来在大码头上建起了商行发了家。
在端午节上,镇远附近的人们来到青龙洞,请来那里的和尚进行祭龙仪式,以保佑镇远这一年里风调雨顺。
一牧牛童坐在镇远石屏山上的南方古长城上,俯视着镇远古城的阳河下游里的峡谷。(摄影/朱彤)
而在阳河的上游,可清晰地看出镇远城的八卦形状。
海曲汉墓发掘现场 因为一条现代化公路的建设,栖息于此的汉代亡灵重见天日。当时人的生活追求,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的,都掩埋于此。对于喜欢探古的现代人而言,两千年前的时尚生活既陌生又新奇。
125号墓头箱内的随葬品 125号墓位于一号封土中部偏北,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一椁双棺合葬。双棺东西向南北并列,共用一个头箱。该墓随葬品十分丰富。其中南棺随葬漆器和玉器,北棺内随葬鸠杖、弓、梳篦、束发器、竹扇子、漆鞘铁刀等20余件,还出土了大量丝织品。头箱内放置有陶器、漆器、木器,绝大部分保存完整。仅出土的陶器就有灰陶、漆衣陶和釉陶三大类,其中尤以50余件漆衣陶和240余件施釉硬陶最有研究价值。
汉代吉语印 汉代私人印章是当时人们社会交往的信物,可分姓名印、吉语印、肖形印三类,其中以姓名印最多。海曲汉墓出土的十六字吉语印,龟形印钮,印文为“元凤自至,相事不闲,愿君自发,对宦(官)言信”,印文笔画苍劲,体态方正,相当于现代的“闲章”,在汉代玺印中颇为罕见。
木牍 作为遣册使用,一般记载随葬器物和物品的名称、数量等。
漆衣陶鱼形盒 125号墓出土,系置于食案上的食具。鱼身上用红漆绘鱼鳞纹,头部用红、黑漆绘眼,形象生动,仿真性强。
漆衣陶猪形盒 125号墓出土,与鱼形陶盒用途相同。其形象逼真,造型别致,是山东首次发现的一种器形。
漆衣陶壶 125号墓出土。陶器是汉代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是饮食器、贮藏器等,也有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冥器。灰陶是汉代最主要的陶系,多素面,但也有些表面涂漆,系模仿当时的漆器。
125号墓出土的漆勺
双层五子奁漆器 106号墓出土。它以薄木胎制成,比战国早中期以厚木胎制作的漆器更为轻巧实用。坯胎制成后,经反复多次髹漆、彩绘花纹。奁内放置梳篦、铜刷、脂粉的小盒造型各异,富于变化
双层五子奁上层镜奁(俯视),最下图为五子奁内的梳篦盒打开后的景象。
木质虎子 125号墓出土。虎子是当时的便溺器,外形为老虎形象。虎作伏卧状,头略昂而张开大嘴,双耳、眼、鼻等采用半浮雕的方法制成,形象生动逼真,艺术水准高超。
木质鸠杖首 125号墓出土。此墓为夫妻双棺合葬墓,鸠杖首出自北棺男性墓。在汉代,鸠杖是“致仕”(现代称为退休)的标志,由朝廷颁赐给七旬以上的老人,因此判断墓主的年龄当在70岁以上,同时也说明在儒家思想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汉朝,尊老敬老蔚然成风。杖首为一雕刻精致的鸠鸟翼护着两只雏鸠,主题是突出关爱亲情。
嵌金圆漆奁 106号墓出土。器表与口沿内在黑漆地上用红漆满饰鸟、卷云、变形鸟等各种绚丽的纹样,纹饰线条纤细流畅,珍禽异兽错落其间。在盖与器身加饰银箍,盖与器外嵌有以薄金片雕镂的柿蒂、飞凤、虎、飞鸟、走兽、云气等纹样,既坚固耐用,又美观时尚。虽距今已两千多年,仍色泽艳丽,如同新作。(
汉代丝织品纹饰 汉代丝绸为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提供了物质基础。海曲汉墓出土的汉代丝织品共60多块,是反映当时纺织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物证。125号墓出土的丝织品长2.6米,宽0.96米,文饰清晰,色彩华丽,图案精美,是山东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迄今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汉代丝织品。由于汉代丝织品较为珍贵,当时可作为国内乃至世界的通用货币
龟座鹤形铜灯 汉代铜器中,商周时常见的礼器比重大减,生活用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多,而且造型上也摆脱了战国时期庄严、厚重、古拙的作风,显得比较灵便、轻巧,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需要。107号墓出土的龟座鹤形铜灯是照明用具,灯的主体朱雀象征火,灯的底座龟象征水。朱雀站在龟上,表明火长明而不为水灭,这是汉代盛行的阴阳五行思想的直接反映。
长白山西坡的花开得绚烂多情,让有幸欣赏的人无法忘怀。
长白山苔原带的长驻居民——高山鼠兔
熬过漫长的冬季,长白山苔原带的花,五彩缤纷,与残雪相伴,争芳斗艳。而长白山之美是拍不完的,每来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和留有新的遗憾,因此才需要不断再来。
“北极来客”倒根蓼
大花杓兰
小N池的水很浅,池中密生水草,池畔的岳桦林下遍布牛皮杜鹃灌丛。看过这里的春以为是最美的,殊不知小N池的夏秋冬同样迷人。
小天池曾和小N池一样美,但是现在已被人工破坏。
从长白山西坡到北坡的穿越考察,让我们充分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但因路途艰辛,准备不足,险些酿成大祸。
中国很费油吗? 不是的。虽然在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前六名中,中国“荣”升为“榜眼”,但是“榜眼”的消费量仅为“状元”的30%,它的总人口可是“状元”的5倍!更有趣的是,把“状元”以后的5名全部叠加起来,总消费量还比“状元”矮小半个头呢!
经过几十年过度开采,大庆、长庆等超级油田已日渐萎缩,而海上资源却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对于中国来说,加速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已成为未来国家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图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吨位的浮式生产储油装置船\"海洋石油113号\",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命名交付。 摄影/江 人
摄影 / 江人
尽管俄罗斯由于“安大线”计划搁浅而承诺通过铁路保证中国的石油供应,但管道仍是最理想的输送方式。摄影/刘兆明
摄影 / 刘兆明
正在建设中的中哈石油管道 供图/新华社
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滇缅公路始于印度东北部莱多,越过印缅边境班哨,经密支那分南北两线,北线从云南省腾冲到达昆明,南线过缅甸木姐与滇缅公路相接至昆明。1945年1月,中国开始利用滇缅公路运送物资,在8个月内共运进各类作战物资5万余吨,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供图/Hulton-Deutsch/C
同为世界石油消耗大国,日本能源资源匮乏,早已把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列为经济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并为此做出了种种努力。就在“安大线”有望破土动工之际,求“油”若渴的日本突然半路杀出,以志在必得之势,从政治、经济、传媒、民间等各个层面对俄展开了强大的公关攻势,而首相小泉更是频频访问俄罗斯。摄影/Kyodo 2004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不仅拥有相当丰富的油气资源储藏,而且中俄之间有着长达4000公里的边境线,历来被视为是中国最为理想的石油供给国之一。摄影/Shepard Sherbell/
我们还有多少石油? 不多了。图中主要含油气盆地剩余可采储量总共不过20多亿吨。所以有国外专家预测中国的常规石油至多还可以开采15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对石油的“依赖”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人均能耗仅相当于美国的1/10 。
夕阳下的石油产业? 是。更准确地说,就是夕阳产业。尽管科技进步了很多,但是中国的石油工业已经不可能再现“工业学大庆”时的辉煌了。 摄影/邛 马
中国的石油进口越来越多了吗? 没错,这是不争的事实。1993年,成品油开始净进口;1996年,原油也开始净进口。在2003年,中国9112万吨的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在世界石油进口排行榜上也仅次于美国,排在亚军的位置。
石油越采越多吗? 在21世纪前50年里,回答是肯定的。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02世界能源展望》,预计常规石油产量将从2000年的7200万桶/日,增加到2030年的1.07亿桶/日,而后,非常规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
安全阀拧紧了吗? 很难说。因为石油安全与否不仅仅在于有没有把某个油田管理好或者开拓了某个进口通道,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而上的安全阀——石油安全体系、制度的建立。 摄影 / Karim Sahib
油价够高了吗? 不是的。图中今夏刚换上的汽油牌价,很快就在秋天被刷新,成为了历史。因为国际石油价格突破了每桶50美元,西方媒体称,廉价的石油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摄影/安 东
摄影 / 邛马
摄影 / 安东
尽管新加坡,印尼与马来西亚之间在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关系上存在不同意见,但三国还是弥合了分歧,同意组建一支由三个国家海军组成的特混部队,每个国家提供最多7艘舰只和100名海员,共同保障海峡的安全。印度尼西亚海军参谋长伯纳德·索恩达克上将说:\"如果我们不能显示保卫马六甲海峡的能力,那么一支国际部队可能就会介入。\" 摄影/AFP
摄影 / 晓新
近年来,随着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进一步加大,如何保证国内的能源安全将成为海军的重要任务之一。图为中国海军在湛江军港举行仪式,欢迎出访美国关岛及文莱、新加坡三地的新型导弹驱逐舰\"深圳号\"归来。 摄影/李满青 李根成
摄影 / 李满青,李根成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年进口原油6亿吨,其石油安全是以它强大的军力作为保障。图为美军护送土耳其油车经过伊拉克袭击事件高发地带。 摄影/AFP
与石油储量丰富的国家共同开采是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西方石油大公司已经控制了世界80%优质石油资源的开采权,因此中国从国际市场上获取石油供给将经历一个异常激烈的竞争过程。 摄影/AFP
马六甲海峡既是重要的战略水道也是最不安全的通道。每年都有超过5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往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与马来西亚半岛和新加坡之间,而海盗一直是海峡安全的主要问题。\"9·11\"事件之后,马六甲海峡成了反恐专家担心的区域,如果恐怖分子与拥有良好\"水性\"的海盗联手,一枚放置在海峡海床上的炸弹,轻易就能将大排水量船只炸穿。摄影/AFP
2004年10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应邀访问中国,在目前中俄关系中,能源问题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摄影/presiden press
摄影/SERGEI CHIRIKO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