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头云、狗啃云 两种极品新“怪云”浮出水面
标签: 天文地理

近些年蜇头云这些罕见、特异的云类型开始受到赏云爱好者关注
一片形态极为典型的蜇头云,顶部有着圆润丝滑的“质感”,云彩下方则呈现出明显的破碎感。目前,一些云彩有待被世界气象组织(WMO)了解和认可,并在《国际云图》中正式收录和命名。蜇头云和狗啃云就是近些年才在观云爱好者群体中引起关注的“无名怪云”代表。随着这些罕见、特异云类型的影像记录浮出水面,赏云爱好者们对这些云的认知也在逐渐加深。这其中,数量众多的中国观云爱好者贡献尤多。也许,现在是时候为这些云的命名提出建议了。摄影/姜正心
一片形态极为典型的蜇头云,顶部有着圆润丝滑的“质感”,云彩下方则呈现出明显的破碎感。目前,一些云彩有待被世界气象组织(WMO)了解和认可,并在《国际云图》中正式收录和命名。蜇头云和狗啃云就是近些年才在观云爱好者群体中引起关注的“无名怪云”代表。随着这些罕见、特异云类型的影像记录浮出水面,赏云爱好者们对这些云的认知也在逐渐加深。这其中,数量众多的中国观云爱好者贡献尤多。也许,现在是时候为这些云的命名提出建议了。摄影/姜正心
近些年我国赏云活动不断深入,爱好者们又发现了一些更罕见、更奇怪的云
就全世界看,最早开展赏云活动的是中国人吗?如果从对云形态进行文字记载的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国丰富的古文献可以作为证明。早在《晋书·天文志》中,就有“韩云如布,赵云如牛,楚云如日,宋云如车”等比喻性的描述,对不同云彩,用人们常见的物体做比喻,非常形象直观。
但是,我国古代的赏云活动并没有在科学意义上得到深度发展。因为云的形态往往被古代统治阶级视为占卜吉凶的工具,对云的解读也被某些深受皇帝宠信的御用方士所垄断,未能发展为一门现代科学。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